1933年3月9日,張學良懷著一腔憤懣前去晉見蔣介石,想請令收複東三省失地,沒想到蔣介石說:“現在全國輿論,攻擊我們二人。我與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怒潮,難免同遭滅頂之災。”張學良一聽,又悶又氣之下,自請辭職。
下野後,國仇家恨等種種讓張學良心緒煩亂,痛苦得無以複加,國難當頭,日軍節節侵犯,他張學良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忍受著國人的屈解與責難。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幾近崩潰,他想借助嗎啡緩解焦灼苦悶的情緒,沒想到,隨著他注射嗎啡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他對嗎啡產生了依賴感,身心隨之受到重創,變得萎靡不振。
看到心愛的人變成這個樣子,趙一荻心如刀割。她理解他的痛苦和無奈,她為不能幫他解除這些痛苦而自責,可她不能看著張學良毀在嗎啡上,她哭過、鬧過,屢屢勸誡張學良不要再吸毒,可收效甚微。不過,她沒有灰心,千方百計尋找著幫他戒毒的方法。
所有的方法都用過了,張學良的毒癮仍然難以戒掉,昔日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的張學良麵容憔悴,毒癮一發作便涕淚交流。看到他這個樣子,趙一荻痛下決心,劍走偏鋒,決定采取強製方法幫他戒毒。
趙一荻請來德國名醫米勒博士幫助張學良戒毒,她則與衛兵一起持槍守候在門外。為了防止張學良毒癮發作時難以自製而傷害自己,米勒博士便把他捆綁在了椅子上。
開始的時候萬分艱難,飽受毒癮折磨的張學良在椅子上痛苦地呻吟哀號。那聲音從屋子裏傳來,就像鋒利的匕首刺痛著趙一荻的心,她舍不得心愛的男人忍受這樣的痛苦,可又不得不狠下心來任由他難過,她淚流滿麵地守候在門口,陪著張學良一起熬過分分秒秒,晝夜相伴。
一連七天七夜過去了,經過脫胎換骨的張學良終於戒掉了毒癮,當他看到形容憔悴的趙一荻時,默默地把她攬進懷中,與她相擁而泣。看到趙一荻為他付出這麼多,在他最潦倒時仍然不離不棄,張學良從憂鬱焦躁中振作起來,嚴格自律,發誓不讓趙一荻再為他擔憂。
經過一個月的調養,張學良受損的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康複,再次變得意氣風發。當張學良的密友、意大利駐華公使齊亞諾再次見到他時,驚愕地叫了起來:“哎呀,少帥,僅僅一個月,閣下真是判若兩人那!”張學良知道,他能這般得以新生,是因為有了趙一荻這樣一位知心愛人。
從今天開始,無論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是貧窮,健康或是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直到地老天荒。我承諾我對你永遠忠實,我將用最真誠的喜樂迎接你進入我的生命,使我們合而為一,成為一體。我會以最深的愛愛你,以最完全的心意關心你,以最溫柔的態度照顧你。我承諾,你在我生命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我將帶你進入充滿信、望、愛的生活……
1933年3月9日,張學良懷著一腔憤懣前去晉見蔣介石,想請令收複東三省失地,沒想到蔣介石說:“現在全國輿論,攻擊我們二人。我與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怒潮,難免同遭滅頂之災。”張學良一聽,又悶又氣之下,自請辭職。
下野後,國仇家恨等種種讓張學良心緒煩亂,痛苦得無以複加,國難當頭,日軍節節侵犯,他張學良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忍受著國人的屈解與責難。巨大的心理壓力讓他幾近崩潰,他想借助嗎啡緩解焦灼苦悶的情緒,沒想到,隨著他注射嗎啡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他對嗎啡產生了依賴感,身心隨之受到重創,變得萎靡不振。
看到心愛的人變成這個樣子,趙一荻心如刀割。她理解他的痛苦和無奈,她為不能幫他解除這些痛苦而自責,可她不能看著張學良毀在嗎啡上,她哭過、鬧過,屢屢勸誡張學良不要再吸毒,可收效甚微。不過,她沒有灰心,千方百計尋找著幫他戒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