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蒼述曉槿
跨越曆史的考察
"宣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元龍,行宮覲見!"
"微臣陳元龍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德州行宮內,一男子身著朝服叩拜在地,雖莊嚴肅穆但卻難掩麵聖的倉促之氣.
"愛卿平身."
正堂之上正襟危坐的男子身著龍袍,臉上透露出欣賞的神色,對著叩拜的人說道"朕今日召見愛卿前來主要是討論書法學識,陳愛卿不必拘束."
"微臣遵旨."陳元龍叩頭謝恩後,站立於皇帝下網,神眼敬仰而警醒,不失儒雅風度,一看便知是滿腹經綸之人.
時值康熙41年,皇帝令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與黃十三子胤祥侍從南巡視察河工.行至德州,太子胤礽身染疾病,便再次耽擱下來.康熙入住德州行宮,一麵令太子好好養病,一麵聯絡江南士大夫.
行宮內,二人談論書法化作興起之時,康熙起身提議至皇子讀書處參觀.論起對皇子的教育,康熙可謂是身體力行嚴格謹慎.
"朕觀古今帝王之子,多數為嬌生慣養不學無術之人,愛新覺羅的子孫不能重蹈覆轍,所以朕必嚴格管教."
康熙命諸皇子六歲起便至上書房讀書,不但要學習滿蒙漢三種語言,還要精通騎射等各種學士.特別是對於皇太子胤礽,康熙最寵愛的兒子,更是親自為其挑選老師,每日檢查功課布置作業可謂一絲不苟.
"吾皇家教之嚴格,堪稱臣等典範."陳元龍拱手畢恭畢敬地誇讚一句.
至皇子讀書處,兩名身著常服的男子在當院正提筆練習書寫對聯.
稍微年長一點的男子約麼二十三四歲的年紀,光著前額,臉上顯示出與實際年齡稍微不符的老練與嚴肅,他眉頭微皺,提筆在宣紙上寫出一句"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力道之深已浸透數層宣紙,筆法蒼勁而鋒芒畢露,頗有帝王之氣.
站在他身後的男子大概十五六歲,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看看頭一個男子寫下的句子,一筆在後麵添了一句"車馬往來雲霧裏,民生休憩在當前".其筆法雖然不及前者,卻也是上品之作.
康熙與眾人近院,二人馬上放下筆,上前抱拳跪下道"皇阿瑪吉祥."
與此同時,陳元龍與隨行的人員也跪下向二人到"四阿哥吉祥,十三阿哥吉祥."
康熙讓眾人平身,自己踱到案邊,拿起兄弟二人書寫的對聯,念道"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雲霧裏,民生休憩在當前".見兒子書寫的是自己的大作,康熙不由心生得意.
"老四臨摹朕的筆體越來越像了,可見是苦練的結果."欣喜地看著兒子的書法,滿意地點點頭.
得了康熙誇獎的,那個稍微年長的兒子,也就是四阿哥胤禛.
皇四子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生母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養母為清孝懿仁皇後,一等公佟國維之女.
胤禛得了父親的誇獎,心裏雖然得意,但表情卻誠惶誠恐,跪下道"兒臣不才,不敢借了皇阿瑪的光."
扶起了兒子,康熙笑道"十三的字是照你差遠了,還要練,做哥哥的得多督促一下."
"兒臣遵旨."胤禛躬身答話.
皇十三子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滿洲正藍旗人,生母為章佳氏.
此刻胤祥雖未得到誇獎,卻也沒有不悅之色,帶著笑意看了看他的哥哥.
這是康熙四十一年南巡駐德州行宮的場景.
清初,無定河又名"渾河".因其河道遷徙無常,泛濫成災,沿岸百姓民不聊生,顛沛流離.
公園1697年,康熙帝下令大力整治無定河,賜河名曰"永定".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康熙南巡視察河工,令太子,皇四子,皇十三子隨行侍奉.
每當書寫到這一段曆史的時候,武心寧便總是得到導師一個"過簡"的評論.
武心寧是某大學清史研究生,為了得到一個突出優異的成績,她在導師的幫助下選定了康熙盛世的範圍.翻閱了相關的資料,武心寧決定把研究的核心內容放在康熙三十八年以後對永定河的治理問題上.
無論她怎樣絞盡腦汁,內容都隻有那些.無論是拓展閱讀的書籍也好,還是課本的撰述也好,加起來也沒有什麼新鮮的內容,導師的評價總是隻有那兩個字"過簡".
過簡,過簡,曆史上的記載就那麼多,要從哪裏找到詳細的史料來書寫論證?
"你整裝,沿康熙南巡路線,去溜達一圈不就有新內容了嗎?"同寢室的舍友是在不忍心看著她每天唉聲歎氣,出了這樣的一個主意.
言之有理!
向學校請了假,整裝出發,根據頭三天精心的研究考慮與策劃,她決定把第一站定位山東省德州市.
德州位於黃河下遊,山東省的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曆史上的德州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有"九達天衢"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