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2 / 2)

清初江南省治所在江寧府,康熙六年將江南省劃分為江蘇、安徽 二省,"江蘇"就是取江寧、蘇州二府首字而得名,其管轄範圍非常大.

武心寧知道江寧是曆史文化古城,在21世紀的時候她就特別希望到那裏遊曆,但一直沒有機會,現在隨著康熙到了南京,自然是希望有機會仔細觀光一下.她所了解清朝的南京,也就是現在的江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就是江寧織造署.

武心寧對於江寧織造署的興趣非常大,因為她知道在南京擔任江寧織造官的,都是皇帝的親信。曹雪芹的祖父、叔父和父親,都是康熙皇帝的心腹。江寧織造府在曹家主持期間,不僅負有掌握織造的職能,實際上還是康熙派往江南地區的調查機構,在暗中搜集吏治民情、天時豐欠、稅收等政治經濟情報,密呈朝廷。所以,即使是兩江總督也得讓江寧織造幾分。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由曹家接駕,住在江寧織造府內。這種寵榮、這等權勢,江南沒有哪個朝廷大員能及。

因此,她有一種迫切的願望,就是想去江寧織造署看一看.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江寧織造署

實際上,江寧織造署在現代社會早已經不複存在.前一段時間新聞一直報道說南京要重現江寧織造署,據說耗資7個億但也隻能恢複到當年四分之一的水平,因此武心寧對於江寧織造署,這個清朝數代皇帝南巡行宮以及心腹之地更是充滿了好奇之心.

武心寧在路途中聽價格老臣談論才知道,原來江寧織造署又叫做"江寧大行宮".想想也是,康熙六次南巡,江寧都是必經之地,而這裏的人又是他眼裏的重臣,自然會將此地視為行宮前來居住.

到達大行宮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最南端織造府的議事樓.武心寧看得出來,這議事樓渾身散發的英氣並不僅僅是因為它高大堅固,更重要的是對於建築本身的設計和創新.外牆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儼然就像是披了銀色的錦緞,隻有走近了才能發現原來是青磚上麵刷的透明油漆,那種油漆即使是現代社會也照射不出如此的效果,就仿佛磚瓦本身發散的光芒,震撼著人的心弦.

武心寧曾經讀過幾遍《紅樓夢》,她知道曹雪芹書中的人物裏有六七十個人的名字都和玉有關聯,因此她的目光落在樓宇最高層房簷上鑲嵌的玉石中.雖然對玉石沒有研究,但是青色的軟玉在堅固牆身的映襯下顯得溫潤如水,正是應了那句"以柔克剛",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把那玉想象成為了江南溫婉的女子,實在是很有韻味.

萱瑞堂.曆史記載的沒有錯誤,康熙為報答南京奶媽的養育之恩,見會所中萱花盛開甚是耀眼,便賜名"萱瑞堂",看來就應該是這裏了.樓宇門前有一副對聯,正是曹雪芹在書中寫到的"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看到這裏,武心寧難以抑製心中的激動,她有一種喜極而泣的衝動,但是看了看在前麵與眾人談笑風生的康熙,便冷靜下來.

南京的雨花石!武心寧早有耳聞,她知道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的瑪瑙石,又稱"幸運石",產地就是江蘇省南京市,它是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後”之稱,還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但是卻從來沒有看見過真正的雨花石,隻是瀏覽過書中和網上的圖片.

而麵前的這塊雨花石,她不確定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放置在樓宇正門對應的雨花石,高約一米八左右(因為武心寧的爸爸一米八,她目測感覺石頭和她爸爸差不多一般高),通體泛著淡黃色的光芒,此刻在陽光的照射下,能依稀看清楚石頭上的紋路,就仿佛是一個穿了上等錦緞的窈窕淑女,拿著一把纖巧的折扇.石頭上雕刻著"南雅"二字,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要是有相機就好了,武心寧此刻非常懷念那個有相機的時代.如果這份景致能夠完好無損地保留到21世紀,恐怕也會成為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而這塊石頭,無疑也會成為國寶中的國寶吧!不過可惜了,太平天國時期,江寧織造署被毀於一旦,後人隻能從《紅樓夢》的描述中依稀想象江寧織造署當年的浮華。 對於這一份撼人心弦的宏偉,也隻有曾經的浮雲能夠作為曆史的見證了.

現在江寧織造署的理事官是曹寅,應該就是曹雪芹的祖父了吧.武心寧知道康熙初年在這裏任職的曹璽是他曾祖父.看看這裏的繁華與輝煌,就知道皇帝一家對於曹家的重視與寵愛程度.武心寧想起現代紅學家們的猜測,江寧織造署可能就是榮國府,現在想想看並非沒有道理.曹寅根據萱瑞堂的方向分別設立了西軒(辦公室),東軒(秘書室),和南軒(藏書室).每一處都種植著象征繁榮和貴氣又不失文雅的修竹.

康熙的辦公地點設在了西花園,也就是西軒.

武心寧本想好好在此遊曆一番,結果得到的消息卻是康熙在江寧隻停留兩日,二月二十八便要繼續返京的道路.

曹璽曾經在庭院中種植黃楝,到了曹寅這一代就大肆修建楝亭,以作為以文會友的會所.而此刻康熙便在此與眾臣議事.

武心寧聽不進去康熙他們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