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1 / 2)

不會虧待他的.”

見那家丁眉開眼笑地離開,武心寧無奈地搖搖頭,怪不得噶禮能做官做那麼久,真是夠謹慎了.自己猜得沒錯,他送點心是假,要自己那句話是真.這次自己毫不費力地借了十三阿哥的手,護了他們周全又沒得罪皇帝,日後自己的家人自然會被他們照顧,不用再擔心了.

其實做皇帝也挺不容易的.普通人家還沒起床勞作的時候,他就起床批閱公文.上了轎子還不能打盹,精神滿滿地到校場檢閱.時不時地提出一些改進意見,還要考慮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十二個時辰大腦高速運轉,想必雍正是得了他的遺傳.不對,雍正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繼位之後連熱河行獵都取消了,連個娛樂項目都沒有,比康熙還慘!

扮作小廝的武心寧跟在皇帝身邊寸步不離,偶爾得了機會見到自己的父親,武心寧便悄聲囑咐幾句,雖未提及阿山與噶禮,但意思也十分明了,武柱國心中有數,道是女兒念著自己,生怕那兩個位極人臣的家夥難為了她,隻一味寬慰,令她放心.

康熙拿武心寧當了槍子兒,此刻就像沒事人一般,令其不得不佩服帝王這“無賴”的風範.在校場用過午膳的康熙,精神飽滿向阿山索要舉薦賢能官員的名單.

除了皇帝和隨行的阿哥,兩江總督阿山,江蘇巡撫噶禮,江蘇按察使張伯行,蘇州知府陳鵬年,山陽縣令武柱國,以及當地數得上數的官員都悉數在場.這樣算來,我爹的官是最小的了,七品縣令.武心寧默默清算著在場的人數,她猜測皇帝挑選這樣一個時候索要名單定會有好戲可以看.況且他昨晚已經知道了阿山噶禮與我為難之事,此刻更是不會輕易饒過他們.

阿山膽大妄為居然當著皇帝的麵給武心寧使起了眼色,武心寧權當沒有看見,隻壓低瓜皮小帽,垂眼負手站立的皇帝身邊,心裏念道這阿山真是不知死活了.

果然,皇帝不滿地甩了甩手裏的名冊,質問道“名冊中為何沒有張伯行張愛卿?”

一句問話聽的阿山噶禮二人冒了冷汗.噶禮到底比阿山聰明,他懂得什麼時候應該明哲保身,便趕緊跪下,說道“微臣罪該萬死.微臣初擬這名單的時候想是忘記了張大人的名字,阿山總督複審的時候為何沒有添加,微臣便不得而知了…”

賞罰分明

阿山狠狠瞪了噶禮一眼,雖然心內緊張但仍然為自己辯解道“回皇上的話,江蘇按察使張伯行,平日為人囂張無理,絲毫不將微臣與巡撫噶禮大人放在眼裏,微臣認為,張大人不配賢能二字.”

“朕聽說張伯行居官清廉,是個難得的國家棟梁之才,你們卻不舉薦!”康熙明顯有了微微的怒氣,一摔手裏的冊子,不小心碰翻了右手邊的茶碗,武心寧趕忙上去遞過帕子,看有沒有燙著皇帝.李德全又命小太監上前收拾殘局,給他換了熱茶端上來.

阿山早已被皇上的怒氣鎮壓的跪倒在地不敢言語,康熙卻是換了語調對著在他身後站立的張伯行說道“朕很了解你,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將來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績來,天下人就會知道朕是名君,善識英才;如果貪贓枉法,天下人便會笑朕不識善惡!”

言語擲地有聲,又是出自帝王之口,武心寧隱約察覺到一絲感動.張伯行跪倒在地,聲音哽咽道“微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國為民,萬死不辭!”

“李德全,傳朕旨意,江蘇按察使張伯行任職期間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朕破格提升你為福建巡撫,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宣布了聖旨,康熙絲毫沒有放過大家的意思,似乎又針對阿山,他嚴肅地問道“朕今日自清口到曹家廟,發現那裏地勢甚高,雖然稱河,卻不能直達清口,與阿山你所呈貢上來的繪圖有所不同.且爾等所立標杆多在民塚之上,叫朕如何忍心!”

此時的阿山早已沒有了先前的底氣和飛揚跋扈,他撲跪在地上哭道“罪臣該死,罪臣該死!”

“你是該死!”康熙一拍桌子,道“將阿山,桑額,陳鵬翮摘去頂戴花翎,即日起免一切職務!山陽縣令武柱國賜五品知州,賞黃馬褂以表彰你清廉奉公!”

武柱國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還會有封賞,此刻也趕忙跪在地上叩謝聖恩.武心寧更加佩服康熙,不是因為他給了自己父親封賞,而是因為他的公正與賞罰分明.一碗水端平,一國之君就是要有這樣的魄力與氣度.

這件事情就這麼結束了.噶禮沒有得到賞賜,也沒有受到懲罰.在武心寧眼裏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噶禮相安無事,定會認為自己在皇帝麵前說了他的好話.而自己沒有拿賄賂,日後他也沒有栽贓的理由,也沒有結黨的證據.這次借了皇帝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力,她誤打誤撞地讓噶禮欠了自己一個人情,而老爹武柱國又升官得了黃馬褂,在這江南地界安全自然是有了保障.

有了這次的教訓,武心寧私下再也不敢擅自行動,並不是每一次都有那麼好的運氣遇見人來救她,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有皇帝神機妙算在她身後為她撐腰.不過換一種想法,若是沒有康熙拿她做了槍手,想也不會遇見這麼多的事吧.

康熙第六次南巡結束的時候,武心寧便再一次遠離了自己摯愛的親人.武柱國遠遠望著女兒離去的馬車,不禁老淚縱橫,再要相見不知何時,隻盼她早早嫁人,莫要耽誤了青春.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女兒聰穎玲瓏,得了皇上的喜愛和器重,盡管這樣,人物百日好花無千日紅,但願君常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