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1 / 2)

動”的自由。鄂爾泰回來的時候,武心寧假裝已經熄燈就寢,蓮兒作為娘家帶過來的侍婢,對她也是絕對的忠誠。她引開了巧兒和其他兩個丫鬟,悄悄打開房門放鄂爾泰進來,單獨和武心寧彙報情況。

“辦妥了嗎?”

“回主子,辦妥了。”

“一共幾個人?”

“四個,主子,奴才回來的時候遇見了直郡王爺和八爺。”

他們兩個在一起做什麼?武心寧突然想起來,胤禩的生母良妃自打他出生就被打入冷宮,所以他是有胤褆的額娘惠妃撫養大的。眼下就是一廢太子的風口浪尖,他們在一起做什麼?

“還有別人在嗎?”

“回主子,沒有。王爺和八爺好像很小心。”

“他們說了什麼嗎?”

“奴才離得太遠,沒聽見,奴才該死。”

武心寧揮揮手,安慰自責的鄂爾泰“不關你的事,你做的已經很好了。早些休息,明兒一早我要隨四爺進宮,你跟我一起去。”

“嗻。”

鄂爾泰輕聲退下之後,武心寧一夜未眠。朱慈煥事件就要在明天暫時性地畫上一個句號了。現在令武心寧感到不安的除了那幾個指認朱慈煥的老太監之外,就是胤褆和胤禩。他們的危險程度看起來要遠遠比坎兒大得多,他們會不會是在密謀傷害胤礽,或者還有其他企圖呢?

第二天一早,武心寧就跟著胤禛溜進了皇宮。當有了身孕的她在眾目睽睽之下上了胤禛馬車的時候,很明顯地感覺到了來自胤禛府上內眷們不善的目光。顧不得那麼多了,她今天必須得知道朱慈煥指認的結果。

康熙已經做好了去熱河行獵的準備,看來這朱三太子的案件就是臨行前要處理的最後一件事情了,武心寧在永和宮和德妃聊天的時候得知胤禛是為了她才放棄陪同康熙去行獵的,因為武心寧有孕在身不宜遠行,所以他跟皇上請求說留在京中處理事務。令人感到不理解的是,幾乎在同時,八阿哥胤禩也提出要留守京城。

這這讓武心寧不得不多做了一些猜測,胤禩為什麼會主動要求留在宮中呢?這與他和胤褆昨天私會,有什麼關係嗎?

德妃雖然很得寵,但是後宮不得幹政一直都是皇宮的規矩。武心寧在永和宮呆了大半天,顯然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消息,中間還不得不裝模作樣地陪著婆婆和十四阿哥胤禎用了午膳。而日理萬機的康熙直到用下午茶的時候才得出工夫宣她去禦書房見駕。

“說說,今兒怎麼就突然想起進宮了?”康熙輕輕磕著茶碗,他心裏明白得很,武心寧出嫁之後每次到皇宮來基本都是有目的的。第一次是管自己要了兩個人,第二次是進宮領賞升位份,現在…肯定不會毫無原因的。

武心寧早已經把康熙的心思摸透,昨天半夜就已經想好了應對的答案,她坐在藤椅上從容地說“奴婢算著日子,皇阿瑪要去熱河行獵了。您這一走,奴婢得好幾個月見不著呢,所以趕緊來看看您。”

康熙讚許地點點頭,說道“還算你這丫頭有點良心,朕正想著一兩天宣你進宮,你就來了,還是你和朕心意相通啊!”

從禦書房外傳來嘰嘰喳喳的童聲,武心寧立刻辨認出是十八阿哥胤衸。隻見他身著藍色對襟小馬褂,腳踏紋蓮彩靴,一蹦一跳進了禦書房,方跪在地上規規矩矩地給康熙請安問好。康熙對這個小兒子自然也是喜歡得緊,隻顧抱在膝蓋上麵坐著,間或讓武心寧給他講一個笑話,都能樂半天。

坐了半個多時辰,李德全吩咐人上了下午茶,武心寧作為兒媳,又是老牌的奉茶,自然被留在禦書房陪膳。在晚輩的女眷裏,很少有人能夠得到這樣的殊榮,可見康熙對武心寧的寵愛也是非同一般了。

剛上來兩盤蜜果,就聽見外麵太監通報說幾位阿哥來了。武心寧數數這些數字軍團,胤褆,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裪,還有八爺黨四位成員和十三阿哥胤祥,悉數到齊。看樣子是剛剛審完了朱三太子的案件,幾位阿哥都旁聽去了。

心提到了嗓子眼,武心寧舉著手裏的千層酥餑餑,看了自家爺一眼,發現胤禛臉色並無異常,隻兩頰稍微發亮,知道他素來貪涼惡熱,想是一路疾行出汗了的緣故吧!

“皇阿瑪,臣等監審已經結束,那人並非朱三太子真身。”說話的是胤禩,他是朱三太子案的經手人,不但在江蘇,就連山東和湖南捉拿朱慈煥的也都是他的人。可見這些年來,胤禩一黨的勢力足以蓋過半個中國了。

康熙放下手中的點心,拿過帕子淨手,一旁坐著的十八阿哥也學著他皇阿瑪擦擦嘴,正襟危坐聽著哥哥們彙報“情況”,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樣子。

“那幾個老太監辨認可準?”康熙威嚴的聲音從上方傳來,與之前和武心寧的對話完全不一樣,這會兒他的聲音裏可以說聽不出來任何溫度。

“皇阿瑪放心,這幾名老太監皆是前朝朱慈煥宮中貼身侍人,這些年虧得皇阿瑪仁政寬厚禮遇,他們早已歸順我大清朝廷,定不會認錯的。”胤禩溫厚柔和的聲音傳來,有著一種讓人安定的力量。

“他們也隻是在朱三太子年少時侍奉在側,現在算算他也有七十五歲了,這樣大的變化,又有誰能夠確保呢?”康熙垂下眼皮,撥弄著食盤裏麵的花生,“他們若異口同聲說不是,其中定另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