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清風雖然也姓越,但是在整個越國公府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的母親也姓越,但卻無夫郎。
越國公的女兒,未婚先孕結果生下一個女兒便尋了短劍的事情,在整個大周國都不算是秘密。
越清風一直都不明白,一向嚴肅的祖父越盛德為什麼會留下她沒有將她送走,好一了百了。
從小讀書,學藝她都跟越家的其他孩子在一起,吃穿用度算不上奢華但卻從不短缺。
但深知自己出身的越清風,卻在越國公府活的戰戰兢兢永遠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安心。
她是祖父越盛德親自留在府中的,偶爾一年還會見她一兩次。就是因為這份特殊,在府中一直沒有人敢公然的敵視她刁難與她。
但是不敵視,不刁難。並不意味著別人會喜歡她這個父不詳的孤女,祖母時常看著她眼神陰測測的,這讓越大越敏感的越清風常常一宿一宿的無法安睡。
大周國的女子一般都是從小就有了婚約,最差的也會在十五前出嫁。但從小到大越清風的婚事卻從不被人提起。
眼見府中的姐姐妹妹一個一個的都出嫁定親了,那時的越清風完完全全的將自己藏在府中的書院中日夜孜孜不倦的苦讀著。
在建元四年之前,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成為大周國的一名女官。
大周國建國兩百餘年,出過不下一百名女官。她們中有人成為了大周的皇後,有人成為皇妃,甚至有人權傾朝野載入了大周國的國史。
越清風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她隻想借用三年在朝中任職的經驗,讓她今後能好過一些。
在職女官不能婚配,但一旦任職完畢想嫁人,卻可以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並且保留官籍終身受到大周律的保護,這便是她所求的。
但所有的一切努力在建元四年的花燈節後,便似乎變得不重要了。
那個一表人才,在周武帝麵前,親自請求祖父將自己嫁給他的武狀元鍾謙德。一下子將越清風的生活,變了一個徹底。
武帝做媒,周後做保。她的女官夢就那樣被眾人掃了天邊,再也無人提及。
說實話那時的越清風,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遺憾。因為朝中無人不知武帝對這個狀元將軍是多麼的青睞,加上花燈節和乞巧節的兩次相處,越清風其實已暗暗決定將一生都交給他。
但世上人心最難測,她終究還是錯看了他。
七月七日乞巧節,這一日越清風一身白色長袍,頭紮青色發帶,款款的走出越國公府。
周國對未婚女子及其優待,走在郾城。幾乎處處可見,像越清風一般穿著男裝英姿颯爽的女兒家。
周國女兒,在嫁人之前從不時時關在內閣不與人接觸。這也是越清風能讀書,能學習騎馬射箭,能偶爾外出的最主要原因。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掛在京都郾城的一盞一盞各色燈飾慢慢亮了起來。整個郾城一下子燈火燦爛,仿佛成了一幅迷人的畫卷仙境。
站在七巧白玉橋下,越清風定定的看著站在最上麵的那個一身粉色的女子。
看她時而笑著,時而皺眉,時而翹首的摸樣,越清風卻突然不敢上前了。
有點後悔自己的一身的男兒裝扮,越清風就這樣站在人群深處再也不敢上去了。
不知站了多久等身子完全僵硬時,見她扶著橋欄杆低著頭。趕走了身邊又湊上來的人,越清風越發不是滋味起來。
再世為人她最對不起的便是她,最想保護的也是她。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想要將她拖下一片沼澤地弄的滿身泥濘。
周國的長公主,她本該受盡萬千寵愛,被所有人愛戴,不該跟她這樣的人扯在一起。
四周煙花彌漫,空氣中滿是花香,糕點的香氣和喜悅的氣氛。
兩岸邊的燭火,燈火,照的白玉橋上忽明忽暗。周圍的笑聲鬧聲,歡樂聲仿佛從另外一個時空而來。
越清風靜靜的看著橋上的女子,神色有些恍惚起來。
不知時間又過了多久,當終於看著上麵的女子。最後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後慢慢從另外一頭緩緩向下擠在人群中後消失不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