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除了重視臨床醫學外,還十分重視預防醫學,其防病思想很有特色。一是重視心理健康,認為“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二是提倡鍛煉健身,漢代華佗在總結前人導引的基礎上創立了五禽戲,後人又不斷演變,發展出了太極拳、氣功等健身方法。三是最早將免疫接種用於預防,約在公元11世紀,即開始用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到16世紀,誕生了《種痘新書》這部專著。四是強調在治療中要有預見性,提出上工治未病,對已病者則要防傳變。
在藥物方麵,秦漢時代編成的《神農本草經》就載有植物、動物、礦物藥365種。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發的藥典。至16世紀,偉大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編撰了著名的《本草綱目》,全書52卷,192萬字,共載藥物1892種,圖1000餘幅,收錄方劑11096首;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對藥物作了科學的分類。這部巨著自誕生以來,已被翻譯成10餘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方劑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單味藥物,以不同的劑量,按君、臣、佐、使的原則配伍組合,由此產生了不同的藥理、藥效作用。方劑是中醫理論在治療學上的直接體現,對中藥複方的分析和研究是探索中醫理論奧秘和推動中醫藥學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三、中醫藥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藥學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即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把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聯係在一起,構成一個表裏相連、上下溝通、協調共濟、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等的作用,共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整體觀念還體現在將人與自然界及周圍環境同樣視為一個整體,所謂“人與天地相應也”。若自然環境反常,“非其時而有其氣”,人就容易得病。在臨床上,不管涉及多係統的病變,還是局部病變,中醫都從病人整體的表現進行辨證後再作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又一特點。“證”是中醫診斷的基本單元,如同“病”在西醫中作為基本的診斷單元一樣。“證”是綜合了產生病變的各方麵的因素和條件,甚至包括當時的氣候等外環境情況,再結合患者個體的表現對病變性質作出判斷。辨清了“證”,中醫治療就有了依據。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是密切不可分離的。即使是一個局部的病變,中醫都要結合全身情況進行辨析。“論治”則是在辨證的基礎上確立相應的治則治法,直至列出具體的方藥。辨證論治始終從個體整體變化的角度來分析,其得出的結論能更確切地反映病變的本質,更有利於對證治療。如同樣患感冒,中醫可以辨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濕溫感冒等不同證型,不同的證型有不同的治法,針對性更強,療效更好。
中醫除了重視臨床醫學外,還十分重視預防醫學,其防病思想很有特色。一是重視心理健康,認為“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二是提倡鍛煉健身,漢代華佗在總結前人導引的基礎上創立了五禽戲,後人又不斷演變,發展出了太極拳、氣功等健身方法。三是最早將免疫接種用於預防,約在公元11世紀,即開始用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到16世紀,誕生了《種痘新書》這部專著。四是強調在治療中要有預見性,提出上工治未病,對已病者則要防傳變。
在藥物方麵,秦漢時代編成的《神農本草經》就載有植物、動物、礦物藥365種。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發的藥典。至16世紀,偉大的藥物學家李時珍編撰了著名的《本草綱目》,全書52卷,192萬字,共載藥物1892種,圖1000餘幅,收錄方劑11096首;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對藥物作了科學的分類。這部巨著自誕生以來,已被翻譯成10餘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方劑學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單味藥物,以不同的劑量,按君、臣、佐、使的原則配伍組合,由此產生了不同的藥理、藥效作用。方劑是中醫理論在治療學上的直接體現,對中藥複方的分析和研究是探索中醫理論奧秘和推動中醫藥學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三、中醫藥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藥學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即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把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聯係在一起,構成一個表裏相連、上下溝通、協調共濟、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等的作用,共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整體觀念還體現在將人與自然界及周圍環境同樣視為一個整體,所謂“人與天地相應也”。若自然環境反常,“非其時而有其氣”,人就容易得病。在臨床上,不管涉及多係統的病變,還是局部病變,中醫都從病人整體的表現進行辨證後再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