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袁久忠
問:萬事開頭難,皇明太陽能集團的信息化是如何起步的?最初遇到的障礙有哪些?您覺得太陽能行業信息化的特點是什麼?
袁久忠:皇明集團的信息化開始於2000年,最初做的是財務的電算一體化。當時的這個項目是應政府要求來做的,是“被動”的。後來,項目正式實施後,從流程上規避了很多製度漏洞,很好地改善了公司的財務係統。公司由此嚐到了甜頭,開始重視信息化的意義。
但是真正自主做起來之後,才發現困難重重。當時在整個行業,太陽能熱水器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沒有先例,不過這並沒有阻止皇明上線信息化係統的決心。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先後經曆了幾個項目,收獲了不少經驗,當然也有教訓。
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總體來說是屬於離散製造業。但是太陽能熱水器是純國產的行業,國外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或者設備引進,這點和光伏產業的差別應該很大。各個廠家都在各自為戰,由作坊式生產往機械化、自動化過渡,但沒有任何一套係統搬過來就能用,也沒有經驗可以直接借鑒,全靠自己摸索,這樣一來係統的二次開發比較多。就拿皇明太陽能集團的信息化來說,係統特別多,大大小小20多個,對集成的要求很高。
問:那麼,集團是如何定位信息部門的?實施信息化以來,集團上線過哪些主要的係統,信息部門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袁久忠:在組織架構上,信息部門是一級部門,直接對總裁彙報工作。
從2000年開始,皇明太陽能集團陸續上線了OA、IPR、ERP、物流、財物……大大小小十幾個管理係統,並於2009年7月開始實施了PLM係統。信息部門的地位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得到提升。如果要評出一個對此意義重大的轉折性事件,我認為應該是“實行物流條碼係統”。
在實施這一係統之前,年底公司進行庫存盤點,通常隻盤數量不盤型號。因此,領導隻知道總庫存幾萬台,但哪個庫裏有多少台,誰也不清楚。財務、物流和庫房都有自己的數據,雖然差別不大,但是難免有出入,所以相關部門都很擔憂庫存的安全性。由於公司當時是手工管理,很難做到先進先出,有些產品就會被遺忘,慢慢地就成為積壓品。其實這樣的問題,在大型超市早就解決了,超市的物品成千上萬能做到不亂,就是得益於條碼掃描管理。學習這一思路,我們公司也引進了條碼係統,效果很令人滿意,數據準確了、員工下班早了、高層放心了,貨放在哪裏清晰了,積壓品的數量也大大減少了。客戶投訴的頻率也由原來的平均每天5次降低到現在的每月1次。後來條碼係統有了更深入的應用——應用於配件管理。
可以說,自從條碼係統實施後,其他部門就越來越重視與信息部門的溝通和協作了。集團的大大小小戰略會議,也都會邀請信息部門參加。
當然教訓也不少,這幾年來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由於係統太多,集成性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大難題,現在一個係統的變動要牽動好多其他係統,“牽一發而動全身”,升級難度大。
問:那麼,對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狀,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
袁久忠:伴隨著信息係統的不斷增加,如何集成是所有企業都要麵對的難題。目前我們通過初步的頁麵集成來緩解這一矛盾。今年,集團準備對信息化基礎平台重新規劃,引入全平台的係統後,相信現存的種種弊端將會得到很大改善。
問:您帶領信息部門用時6個月就上線了財務係統信息化,實現了集團的經銷商、供應商等資金流全部進入係統;您還完成了6萬元搞定分銷係統的任務,使得原本需要大量人手的統計分析工作,隻需要一個統計人員便可完成。這些都是如何做到的?
袁久忠:6個月係統上線,要特別感謝當年那些共同經曆了180天加班的財務美女們。在集團決定甩賬本、上係統後,很多員工都要從學習怎麼使用電腦開始。年輕人問題不大,但年老一點的會計,對電腦不了解,上手很慢。但大家並沒有表現出抵觸情緒,相反十分積極、主動蛻變,很多人通宵加班,白天做日常業務,晚上加班進行係統錄入,特別辛苦。所以說,6個月上線財務係統,是全體員工努力的結果,不能全部歸功於信息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