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現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我們祖母每於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幹,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隻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裏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馬齒莧開花,花瓣如一小囊。我們有時捉了一個啞巴知了,知了是應該會叫的,捉住一個啞巴,多麼掃興!於是就摘了兩個馬齒莧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馬齒莧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適,一撒手,這知了就拚命往高處飛,一直飛到看不見!
三年自然災害,我在張家口沙嶺子吃過不少馬齒莧。那時候,這是寶物!
薺菜。薺菜是野菜,但在我家鄉是可以上席的。我們那裏,一般的酒席,開頭都有八個涼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擺好。通常是火腿、變蛋(鬆花蛋)、風雞、醬鴨、油爆蝦(或嗆蝦)、蚶子(是從外麵運來的,我們那裏不產)、鹹鴨蛋之類。若是春天,就會有兩樣應時涼拌小菜:楊花蘿卜(即北京的小水蘿卜)切細絲拌海蟄,和拌薺菜。薺菜焯過,碎切,和香幹細丁同拌加薑米,澆以麻醬油醋,或用蝦米,或不用,均可。這道菜常摶成寶塔形,臨吃推倒,拌勻,拌薺菜總是受歡迎的,吃個新鮮。凡野菜,都有一種園種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薺菜大都是涼拌,炒薺菜很少人吃。薺菜可包春卷,包圓子(湯團)。江南人用薺菜包餛飩,稱為菜肉餛飩,亦作“大餛飩”,我們那裏沒有用薺菜包餛飩的。我們那裏的麵店中所賣的餛飩都是純肉餡的餛飩,即江南所說的“小餛飩”。沒有“大餛飩”,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館吃過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個湯碗裏一邊是蛋羹,一邊是薺菜,一邊嫩黃,一邊碧綠,絕不混淆,吃時攪在一起。這種講究的吃法,我們家鄉沒有。
枸杞頭。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場小雨之後,就可聽到叫賣枸杞頭的聲音。賣枸杞頭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聲音很脆,極能傳遠:“賣枸杞頭來!”枸杞頭放在一個竹籃子裏,一種長圓形的竹籃,叫作元寶籃子。枸杞頭帶著雨水,女孩子的聲音也帶著雨水。枸杞頭不值什麼錢,也從不用秤約,給幾個錢,她們就能把整籃子倒給你。
女孩子也不把這當作正經買賣,賣一點錢,夠打一瓶梳頭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費事,一會兒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處都是。我的小學的操場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作“天地壇”,天地壇的四邊圍牆的牆根,長的都是這東西。枸杞夏天開小白花,秋天結很多小果子,即枸杞子,我們小時候叫它“狗奶子”,因為很像狗的奶子。
枸杞頭也都是涼拌,清香似尤甚於薺菜。
馬齒莧現在很少有人吃,古代這是相當重要的菜蔬。莧分人莧、馬莧,人莧即今莧菜,馬莧即馬齒莧。我們祖母每於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幹,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隻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裏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馬齒莧開花,花瓣如一小囊。我們有時捉了一個啞巴知了,知了是應該會叫的,捉住一個啞巴,多麼掃興!於是就摘了兩個馬齒莧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馬齒莧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適,一撒手,這知了就拚命往高處飛,一直飛到看不見!
三年自然災害,我在張家口沙嶺子吃過不少馬齒莧。那時候,這是寶物!
薺菜。薺菜是野菜,但在我家鄉是可以上席的。我們那裏,一般的酒席,開頭都有八個涼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擺好。通常是火腿、變蛋(鬆花蛋)、風雞、醬鴨、油爆蝦(或嗆蝦)、蚶子(是從外麵運來的,我們那裏不產)、鹹鴨蛋之類。若是春天,就會有兩樣應時涼拌小菜:楊花蘿卜(即北京的小水蘿卜)切細絲拌海蟄,和拌薺菜。薺菜焯過,碎切,和香幹細丁同拌加薑米,澆以麻醬油醋,或用蝦米,或不用,均可。這道菜常摶成寶塔形,臨吃推倒,拌勻,拌薺菜總是受歡迎的,吃個新鮮。凡野菜,都有一種園種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薺菜大都是涼拌,炒薺菜很少人吃。薺菜可包春卷,包圓子(湯團)。江南人用薺菜包餛飩,稱為菜肉餛飩,亦作“大餛飩”,我們那裏沒有用薺菜包餛飩的。我們那裏的麵店中所賣的餛飩都是純肉餡的餛飩,即江南所說的“小餛飩”。沒有“大餛飩”,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館吃過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個湯碗裏一邊是蛋羹,一邊是薺菜,一邊嫩黃,一邊碧綠,絕不混淆,吃時攪在一起。這種講究的吃法,我們家鄉沒有。
枸杞頭。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場小雨之後,就可聽到叫賣枸杞頭的聲音。賣枸杞頭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聲音很脆,極能傳遠:“賣枸杞頭來!”枸杞頭放在一個竹籃子裏,一種長圓形的竹籃,叫作元寶籃子。枸杞頭帶著雨水,女孩子的聲音也帶著雨水。枸杞頭不值什麼錢,也從不用秤約,給幾個錢,她們就能把整籃子倒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