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幽燕篇(1 / 3)

趙光義在拆掉太原城之後,22日離開了,29日來到鎮州。但他就是呆在鎮州不走!數天後,他宣布了一石破天驚的決定:遠征幽燕!

命令震驚了每一個人,因這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他們想不出皇帝陛下為什麼要下這樣的命令。就算千年以後,我們也不好分析。也許最終極原因就在於趙光義那顆誌向高遠、爭強好勝的心。

但一個人有那麼大誌氣是好事嗎?當時宋軍全體上下沒人同意遠征,可也沒任何人敢對趙光義說什麼。包括曹彬、潘美在內,都眼睜睜看著殿前都虞候崔翰走了出來“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此破竹之勢…”皇帝奮然而起,遂成定議。即日遠征幽燕,驅逐契丹!

6月13日,趙光義大軍從鎮州出發,開始了大宋朝的第一次北伐之旅!可一出發就碰到了難題。軍隊的疲勞似己到了極限。皇帝的禦駕都已到了鎮州,可扈從他的軍隊卻沒按約定時間到齊!趙光義大怒,要以軍法處罰那些軍人。但有人勸阻,正要軍人出力呢,還是寬容些吧。

19日,大軍進入遼境內的金台頓。20日,大宋皇帝趙光義親披甲胄,進抵岐溝關。遼國東易州刺史劉禹投降。宋軍前鋒傅潛己遠遠越過了東易州,在涿州城南的沙河與大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蕭討古、乙室王撒合率領的契丹騎兵遭遇。傅潛複製了3個月前白馬嶺之戰的郭進。還是野戰,仍是沒援軍的單兵團對決。傅潛就此把大遼的北院大王徹底擊潰!耶律奚底成了耶律沙第二,扔下了滿地死屍逃回幽州。身後麵500多個部下被傅潛抓了俘虜!

21日。大宋皇帝來到涿州城外,劉原德出城投降。趙光義不再停留。前麵就是幽州城,是他哥哥趙匡胤和當年的柴榮都沒達到過的極限目標…急行軍的大宋軍隊終於在23日淩晨時分來到了幽州城下(幽州在3000多年前叫“薊”是薊國國都。燕國滅薊。遷都於此,改名“燕京”此後朝代更替,它陸續又叫過“中都”“大都”“北平”“北京”趙光義率軍圍困它時,它名字叫“幽州”也是大遼的南京)

好了!趙光義稍微平複了下勞累激動的神經,向四麵八方派出偵騎,時刻警戒每一個動向。很快有情報回來了。得勝口發現有契丹軍隊,他們主將的將旗是青色的。青色?耶律奚底北院大王?這小子居然還在附近?有種!那就派兵去拿下他!大隊人馬殺過去。開始時一切正常,契丹人逃得比兔子還快。可追著追著就突然掉進了契丹人陷阱裏,且這支遼軍戰鬥力空前強悍。宋軍拚死突圍了出來。事後才知青色王旗純粹是個騙局,旗下麵的人根本不是耶律奚底,而是一代名將、大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他小勝之後,駐軍清沙河北,為幽州聲援。

趙光義沒興趣關心一場小伏擊戰的勝負。25日。大宋軍隊開始圍城:宋渥攻南城、崔彥進攻北城、劉遇攻東城、孟元喆攻西城。也就說,四麵圍城,沒給裏麵的人留半點活路(注意這一點)並任命潘美為幽州知府,從這時起就可在實戰中熟悉幽州事務了。

而遼國這時幽州守城的是個漢人,叫韓德讓。提到他爺爺那是大名鼎鼎——大遼開國功臣韓知古。出身述律太後的陪嫁奴隸。遼國典章製度風俗禮儀都出自他手。可他兒子韓匡嗣雖做到了燕王、南京留守這樣的極品官職,可能耐呢?《遼史》裏說得清楚明白——醫術高超。隻此一項。聯想下當時大遼景宗皇帝耶律賢是個怎樣的多愁多病身,寵信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吧?再到孫子韓德讓,似就更差勁了。此前沒任何一點點拿得出手的成績。年齡倒是己39了。且幽州本是他父親的責區,他隻是暫時代理、適逢其會而已。這種典型的衙內廢物有什麼本事嗎?不過這次趙光義真的是看走眼了。這位韓德讓可是遼史上獨一無二的傳奇人物。

宋軍“圍城三匝,穴地而進”開始了招降。不說城內有那麼多漢人。就連契丹族軍人都叛逃了600多個“人懷二心”是《遼史》事後對當時戰況的注解。

耶律學古在第一時間在宋軍的眼皮底下挖了條地道,給城內的韓德讓送去了比黃金都寶貴的守城器械。然而麵對大宋皇帝的誌在必得。韓德讓守得住嗎?在他旁邊,耶律斜軫、耶律沙一直置身事外。沒法猜測韓德讓的心情。他是痛恨還是絕望,又或是心有靈犀的理解?7月3日,順州劉延素投降。5日,薊州劉守恩投降。而韓德讓在幽州城內已整整堅持了10天。他在等他的援軍。可援軍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