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軍2:主帥米信、副帥杜彥圭。曹彬部與米信部作為此次北伐的主力東路軍。出雄州(即瓦橋關)
同日,中路軍:主帥田重進、監軍吳元輔、袁繼忠。自定州北上,出飛狐口。
2月13日,西路軍:主帥潘美、副帥楊業、監軍王侁、劉文裕。出雁門關。直取燕雲重鎮雲州。與中路軍彙合後揮兵東進,從北麵會攻幽州!
可看出大宋已集結了所有老中青三代將官。從曹彬、潘美等開國第一代宿將到李繼隆、傅潛等新一代主戰名將,再到剛剛冒升的王侁、劉文裕。甚至還有降將楊業。已毫無保留,精銳盡出。且3路大軍僅主力曹彬、米信的東路軍,兵力就達到20萬。全軍總數在30萬以上…這已是自上次幽燕之敗後,近7年來休養生息,不斷儲備的全部家底。再加上為30餘萬大軍所提供的糧草軍械等物,大宋已全民備戰。勝負之間,已不是戰鬥本身,而是國家元氣的虧盈!
天佑中華,保這一戰勝利吧!
臨行前,皇帝把三路主帥招集在一起,下達了這次北伐的最高軍事機密。這是次規模空前的大兵團協同作戰,分主次攻擊,目的是要把契丹人牢牢鎖死在燕雲16州之間,讓他們眼睜睜看著自己被一刀刀砍成碎片,卻偏偏一動都不敢動。
先明確一地理概念——山前、山後。
燕雲16州以太行山為界。太行山東南的檀、順、薊、幽、涿、莫、瀛(莫、瀛2州已為柴榮北征收複,以營、平2州代之)稱山前7州。太行山西北的儒、媯、新、武、雲、朔、寰、應、寰稱山後9州。
宋軍的戰略部署是先以最強的主力正麵直對幽州,大張旗鼓,要讓整個遼國都知道幽州時刻在巨大威脅之下。但卻不打,持重緩行,把遼軍主力部隊牢牢釘在幽州城。與此同時,另兩路大軍直奔山後9州,全力以赴把幽州外翼完全拆除。這其間,契丹人注定要顧此失彼。但無論怎樣,他們都不敢置大遼南京道重鎮幽州於不顧,先去救援邊緣的城鎮。等到山後9州完全淪陷,契丹人接下來的命運就是被迫和已彙合的宋朝3路大軍在幽州城下進行大兵團主力決戰。那時以宋軍連勝勢頭,遼國人馬定驚慌失措。接戰必敗!
戰略定好了,分兵派將更大有講究。潘美鋒銳,用來攻城略地。曹彬穩重,用來獨當一麵,承受最大的任務。唯恐戰力不夠,另給他配備了米信。
大宋再派使臣過海聯絡高麗,約其夾攻契丹。且不管高麗什麼反應,大宋水師已在渤海灣集結,隨時都會入海在遼國內陸登岸,襲擊遼軍後方。
3月。3路大軍齊齊攻入遼境。第一戰由東路軍打響!5日,曹彬攻破固安城。9日,中路軍來到太行八徑之一的飛狐徑,田重進在飛狐口外與遼軍野戰獲勝。同日,西路軍潘美在寰州城下與遼軍野戰獲勝。12日,遼寰州守將投降潘美。13日,遼朔州守將投降潘美。東路軍曹彬攻陷涿州。19日,遼應州守將投降潘美。23日,遼飛狐口守將投降田重進。28日。遼靈丘守將投降田重進。4月13日,大遼西京道重鎮雲州被潘美攻陷。17日,遼蔚州城內變,守將被殺後。大家開城投降田重進。
自此,戰爭已進行了40多天。中路軍攻下蔚州,西路軍連下寰、朔、雲、應4州。山後9州已得其5,戰局完全在宋軍掌控之中。而在山前。曹彬的東路軍更是開戰8天就實現了整個戰役最重要一環:攻占涿州,完成了對幽州的威懾——趙光義所有作戰意圖在此時都得以完美實現。可誰能料到,緊接著曹彬就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