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砸人篇(3 / 3)

王旦答“臣當宰相時間太長,毛病必然多。寇準直言無忌,這正是他長處,我也因此而推崇他”這是實話還是敷衍?是故作高勢態還是肚量過人,不跟寇準一般見識?但大家都會想到:如王旦快意恩仇,大肆反擊,大宋的官場會變成什麼樣?

趙恒聽完無言地點點頭,再不說這事了。寇準知道後終於慚愧無地,親自找上門來道歉。宋朝的東西二府才基本無事,但並非寇準就改了脾氣,他隻是給了王旦點麵子,把槍口稍微轉了個方向而已…

東西兩府之下就是計相的三司,這時的三司使是“五鬼”之一的林特,這讓寇準很不爽,裝神弄鬼,媚上邀寵…最看不過眼就是你這種人!於是借李士衡事件猛砸林特…

林特命河北路上繳絹帛,但時間太緊,轉運使李士衡根本無力籌集,於是來找老上級寇準。寇準為此專門找到皇帝,說林特是有意陷害李士衡,且拿國家大事當兒戲。因不久前他在天雄軍時就曾主動上繳絹帛5萬匹,當時林特不收,說京城不缺。可現在很快就要緊急征調,明明是林特搗鬼,要麼就是三司失職,請皇帝把三司使官員該撤的撤,該罰的罰,要不然國家經濟就要出大問題!於是三司使大批官員被裁撤,林特本人都被處分。可有一點,趙恒要拜神就離不開錢,這是最根本處,所以丁謂、林特這樣的人決不會長久失寵。很快,林特就卷土重來。而寇準的樞密使也當到頭了…

4月13日,上任10個月不到的寇準就要再次下台,他的心情非常低落。據說他去悄悄找了王旦。

皇帝不寵愛,同僚都煩他,似隻有這位厚道的老同學才能幫他吧。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王旦幫忙,讓他成為“使相”即帶著同平章事的頭銜的節度使,這樣的罷免,也許能少些屈辱和淒涼吧!

身為首相10餘年,王旦早看慣了人事浮沉,他忍住了太多責備寇準的話,隻是淡淡地說“使相豈能私下謀求”不答應。

寇準更加懷恨在心,感覺這世界都拋棄了他!但罷免命令真的下達時,他才發現國家還是給了他使相的稱號。他哭著進宮謝恩,說不是陛下寵愛,怎能得到這樣的封號。但趙恒說了實話“別謝朕,這是王旦的意思”

當天寇準茫然出宮。同日,王欽若、陳堯叟再次被任命為樞密使。

事實上,寇準這次上任,在東砸中書省、西砸三司使的同時,還砸向了大宋最神聖的事業——科舉!3月,用寇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又為北方奪得一狀元”

這些年趙恒東封西祀,又拜祖宗又拜道祖。的確花了數不盡的錢。但隻要和接下來的這一場**、一場天災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

**發生在寇準被罷的同月。趙光義第八子趙元儼(此人為八賢王的原型之一。八賢王在包拯時期出場,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稱呼他為八皇叔。按輩份可推定應是趙匡胤或趙光義的兒子輩。但趙匡胤2個兒子早夭,另2個兒子德昭、德芳都在趙光義時期就被幹掉了,不可能出現在仁宗朝。於是有人推測趙元儼是八賢王的原型。但我更傾向於認為沒有這樣一個人,是百姓們期望在趙氏皇族中出現這樣一位賢王而虛構出來的)宮中突然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無法控製,皇宮內院的左藏庫、朝元門、崇文院、秘閣都被燒成了一片白地,損失巨大!看有形的,如左藏庫,那是從趙匡胤時代起就收羅神州大地各處財富集於一身才形成的整個國家的財源根本重地!用趙恒話來說就是“兩朝所積,一朝殆盡,誠可惜也”無形損失就更巨大,簡直無法估計——崇文院、秘閣盡是曆朝曆代所珍藏的絕版圖書文獻,一把大火之後,世間再無存本,就此徹底失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