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真宗朝最後一份天書出現。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把戲。先要從一個人說起——大太監周懷政。
這名字在天書第一次降臨時出現過,是他爬上梯子,把那匹黃絹摘下來的。此後每逢趙恒拜神之類的活動,他都走在離天書最近的位置。於是他飛黃騰達,這時他的職務是“入內副都知”這是離皇帝皇後最近的人,注定了能呼風喚雨。這時周懷政上麵還有都都知、都知,然後才是他這個副都知,底下還有押班等。所以他是個兵頭將尾的角色。想往上爬?他想出的辦法內外兼修,把大宋朝裏裏外外都攪和在了一起。
第一步,他先找到了一叫朱能的武官,這朱能本是邊關悍將田敏的食客。作食客須得有超乎常人的異能,朱能的強項就是道術。所以田敏投其所好,把他推薦給了皇帝。這樣兩全其美,田敏讓皇帝高興,朱能則迅速在宮中走紅,當上了禦藥使。之後外放做了永興軍巡檢、階州刺史,成了京外一有名份的武官。
通過朱能,周懷政小心翼翼實施著自己計劃。這很有難度,第一他要扳倒王欽若。這需要精確把握時間,王欽若從失寵到倒台是有一過程的。如等倒台之後才發動,那就沒有意義了。但這完全可以克服,因周懷政在宮裏的信息極為靈敏。第二,他要把山南東道節度使、永興軍知府寇準再度推上前台。第三,他還得搞定皇帝。趙恒煩透了寇準,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得怎樣才能讓趙恒心甘情願把首相位置賞下來呢?
對於寇準,周懷政抓住了此人最大的破綻——戀權。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何況他還花錢如流水,這都必須得由高官厚祿養著才能達到。且還有一點,對寇準來說,官場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宰相。此外任何一個職務對他都是汙辱!那麼誘之以宰相,肯定會成功的…寇準好權,那麼皇帝好什麼?周懷政開動腦筋想了又想,以他在皇帝身邊工作多年的經驗,終於想出了辦法…
周懷政的辦法俗稱“對縫”主要手段就是自己是丙,遊走在甲與乙之間。對甲說:乙己同意了,同時對乙說:是甲要他來的。形象比喻就是“狐假虎威”升級版。2隻對麵掐的老虎,都麵對著同一隻狐狸,可在它們眼中,都覺得該狐狸來頭太大。千萬惹不得…
具體操作如下:先要朱能在永興軍地界內的乾佑縣“發現”了天書。這很方便,朱能就是當地的巡檢。這樣就把永興軍最高長官寇準推上了風口浪尖。怎麼辦?讚成?可寇準是正直的代表、強硬的化身,一直都在批判造神運動!那麼反對?這就是在找死!這10年來“天書奇譚”已是宋朝第一國政,一被貶的大臣敢扼殺天書於搖籃之中?那你不僅是在欺君,你是在欺天!
於是寇準裝聾作啞,老子不管總成了吧?但同一時間,周懷政己找到了皇帝:天書再次降臨,上天將再次賜福,且這次與眾不同。降落點是在寇準的地盤!
試想這時趙恒的心情。蝗災剛剛結束,自己已重病纏身、心理扭曲、精神失常,結果突然再次得到天書…天哪!不會是上天原諒了我,真的寫信來了吧?於是皇帝被打動。私下裏召見了一位大臣(有說這是王旦,但王旦這時已死了)問這事靠譜嗎?該大臣回答“既在寇準轄區,那就讓寇準上報朝廷吧。他一向不信天書,如他都來獻天書。天下人才會相信”
一切搞定!這句話被原封不動傳進了寇準的耳朵。隻是說話的人稍微有一點點變動,變成了皇帝趙恒。
但別忙,寇準第一次還是拒絕:我不信天書。這事我得查。就算是真的,我也不管它!
周懷政早有預料,他到一叫王曙的家裏轉了一圈。然後一封署名王曙的信寄到了永興軍,寇準就此被搞定。
王曙是寇準女婿,他把京城裏暗流湧動,王欽若己失寵很快就會罷相的信息告訴了嶽父。並暗示隻要您順從了皇帝意思,宰相之位舍您其誰?
寇準迷茫了,權位與操守、信念和**,這樣的對比是多麼強烈,要怎樣才能做人們心目中那個“寇準”啊…結果他沒能超越自己的曆史局限性。說到底,寇準的職業就是當大宋的官,那麼敬業一些難道是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