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宗真的回答則徹底打破了談判常規“你還得再來一次,那時我才會告訴你我的選擇。千萬記得:要帶兩份國書再來”
富弼的心一點點的往下沉。這時不作決定,讓你帶著疑問往回跑,再帶著兩個不同版本的國書再來。這一來一去至少幾個月,宋朝還要在憂心如焚中過上幾個月,這就足以讓遼國得到好處!何況這期間,遼國完全還有其他招數如增兵燕雲、聯絡西夏…不必實際打仗,光這些姿態就足以嚇倒絕大多數人!
可富弼沒有選擇!不管願不願意,他都得乖乖聽話走人,帶著模棱兩可的意向回國——契丹人主動放棄了領土要求,這是原則上的勝利!可這國書怎麼寫?我不知道!
7月1日,知諫院的張方平上奏:鑒於目前緊急事態,建議廢除樞密院,以中書省政事堂總攬一切大權。這是在向大宋祖宗家法的重中之重——分權原則挑戰!是絕不可能被接受的!但特事特辦,樞密院繼續保留,但負責人全部兼職。5日,樞密副使任布被罷。17日,宰相呂夷簡、章得象兼樞密使。樞密使晏殊兼宰相。
於是,大宋首相兼樞密使呂夷簡親自出麵,向富弼傳達了皇帝的最高指示。1結親就不給錢、給錢就不結親。2如要的是錢,錢的數額有說法。遼國如能約束李元昊再次臣服,在每年30萬基礎上多加20萬。如做不到,隻加10萬。
根據這樣的條件,國書要預寫兩份,誓書則因李元昊的因素,要寫成三份。非常縝密,說完後,呂夷簡問富弼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富弼有,三條:1兩國交界處的湖塘不得擴展。2兩國均不得無故增加邊境駐兵。3不得收留逃亡人員。他鄭重強調,這是遼國皇帝再三要求,必須寫進誓書裏的內容。
沒問題!呂夷簡一切同意,且非常罕見地放權,國書、誓書都由你富弼親自草擬!怎樣?你放心了吧?
富弼放心了,加班加點的寫出草稿,上交政事堂。這時宋朝辦公效率達到了一空前高度,政事堂下令:富弼你可先走一步,你的草稿馬上就會由專人寫成正式文件,然後快馬加鞭追上你,這樣保證一秒鍾都不耽誤。我們的口號是爭分奪秒!富弼,你這就跑吧!
7月22日,富弼、張茂實2人再次衝出開封城。可能是在遼國騎馬騎出成績了,他們一口氣跑到了武強縣,開封城的快馬才追上來,把一超級包裹交給了他。裏麵是10份密封文件。包括國書2份、誓書3份,另外每個文件都另備副本。
曆史在這時拐彎,按理說富弼應嚴格執行命令,接到文件後繼續一路狂奔,好去爭分奪秒啊?但他慢了下來,原因是他腦子裏有了個問號——我和契丹皇帝約好的三件事,是不是真寫進正式文本裏了呢?如沒有,對方必生疑心,那我還怎麼去談呢?
帶著這問號,富弼越走越慢,到了樂壽,終於停了下來。找了個清靜地方,偷偷把文件拿了出來。當然,不是正本,是副件,小心翼翼的拆開。富弼的心立即冰涼,果不出所料,上麵根本就沒那三條!
這怎麽辦?身為使者,絕不能隨便掉頭。可帶著這樣的國書誓書,還怎麼去談判?思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報告皇帝,隻有皇帝才能壓製呂夷簡!但怎樣報告呢?自己不能掉頭,身邊的使團人員難保沒有呂夷簡的人…富弼在樂壽縣攪盡腦汁,想到了一個人:蔡挺,這是他以前的下屬。非常巧,蔡挺這時正在樂壽的家裏守孝。守孝期間本可萬事不管,但親信就是親信,蔡挺二話沒說,帶上信就往開封趕,富弼則原地不動,等著朝廷回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