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內藏庫出錢10萬,修北京大名府的行宮。
國書縮水事件後,宋朝談判使團再次上路。24日再度來到遼國,第二天,在一叫清泉澱的地方見到了遼興宗耶律宗真。這是契丹傳統四時“捺缽”即打獵。打到哪就在哪辦工。公卿貴族、朝廷大臣都要隨行。這時陰曆8月,是秋捺缽。
遼國出席會議的人員級別非常高,皇帝、皇太弟、梁王,三位一體都在場。這讓富弼很高興。這種力度,看來遼國是要簽約了。很好,夜長夢多,越快越好!這也正是宋朝期望。
耶律宗真開口第一句話更讓富弼高興“結親會讓宋朝骨血分離,我皇兄會傷心的。何況公主與梁王如不和諧,也不是美事。還是用錢來辦事吧”隻是接下來,耶律宗真突然轉折“但我需要個名份”
名份?這是中原漢族幾千年來的傳承之本!名不正則言不順!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夫子早已教導我輩,在名份問題上,半分都錯不得!富弼身為大宋子民,太清楚這是漢人最敏感的一根神經了。他忐忑地等著耶律宗真的下文…
果然,耶律宗真如是說“須於誓書中加一‘獻’字乃可”
刹那間,富弼就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寧教身死,不教名滅!他再也沒了退路!正色駁斥“‘獻’是以下奉上的用詞。南北兩朝對立平等,絕不可使用!且宋朝是哥哥,怎麼有兄長奉獻弟弟的道理”
耶律宗真此時已露出了**裸的要挾者嘴臉“你們給我錢,是害怕我。一小小的‘獻’又算得了什麼”
富弼冷冷回答“大宋皇帝是顧念生靈,才用金錢交換和平。現在您這樣說,是存心想打仗了,那宋朝還在乎什麼呢”
富弼強硬的回答後,耶律宗真突然軟了半截“‘獻’字不行。改成‘納’字如何”從宇宙超級無敵大皇帝,一下變成了討價還價的小商人。這個不行,我們換那個行不?
“不行”富弼還是反對。至於為何不行,懶得再解釋。我們不搞虛的!
耶律宗真為緩解氣氛,他這樣說“誓書在哪?拿增幣20萬的那份來看”
富弼交了上去。這似是個好事。耶律宗真要20萬的,也就說他準備出頭替大宋管教那個李元昊了。但耶律宗真仔細看完,突然又有了新創意“‘納’字在你們漢人曆史上早就有先例啊”
先例?塞外蠻族,你們知道些什麼先例?富弼深吸口氣,己聲色俱厲“曆史上,隻有唐高祖李淵曾向突厥稱臣借兵。當時用的是‘獻’還是‘納’我不知道!但之後頡利可汗就被唐太宗李世民所擒,東突厥也就此滅亡。你要的就是這樣的先例嗎”
耶律宗真沉默了。很明顯,想讓眼前這個漢人屈服,看來不大可能。但耶律宗真是個聰明人“朕另派人去和你們皇帝談這個事”一句話,就把富弼的功能給直接屏蔽了。和你談不了,我直接去和你主人說話。如他答應了,富愛卿,你一直在阻撓談判,這個罪嘛…
富弼的心變得悲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自己沒再次談判的職權了。但他仍有堅持自己信念的權利“如我們國家答應了您,那麼請您寫封信。把我與您的談話都記錄在案。有什麼罪責,我絕不推辭”富弼神情黯然。但仍堅定地回答。
耶律宗真再次沉默。好一會,他這樣說“此乃卿忠孝為國之事,豈可罪乎”至此,雙方話都說到了盡頭。不管私下裏對對方有什麼樣感慨。公事己結束。富弼告辭出帳。出於禮節,遼國使者劉六符送他出帳。
帳外一片青山連綿無盡,富弼突然站住腳步。對劉六符說“你看”他手指高山“此山可以翻躍,但你們要想得到‘獻’‘納’兩字,就好比登天一樣,絕無可能!我頭可斷,此事絕不答應”帳門內外滿是契丹人,富弼聲音直達大帳深處,遼國如今及未來的君主都清清楚楚聽到了這句話。宋朝絕不答應!這是他再三再四所強調的內容!他的用心不難猜度,他是緊張,甚至是害怕。他深知越過自己之後,遼國所麵對的談判人物是誰,那些人又會怎樣維護本民族利益?靠呂夷簡,晏殊之流來扶持乾坤嗎?所以他才這樣看似剛烈,實則悲涼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