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內訌篇(2 / 3)

另一邊,禦史台老大王拱辰冷笑:證據確鑿,滕、張二人不是貪是什麼?尤其是態度惡劣,賬本都敢燒。長此以往,國法何在?如人人效仿,我們禦史台還怎麼工作?陛下您如不依法辦事,我從今天起就不上班了!

仁宗還在考慮,錢在大宋君主的眼睛裏,一般跟糞土差不多。從趙匡胤開始就隨便往外扔、主動往外扔,唯恐臣子們不要。這區區幾萬貫算根毛?但他一直在沉思…這期間,範仲淹、王拱辰掐得你死我活,帶動著君子黨和禦史台兩大係統也水深火熱。

慶曆4年(1044)1月8日,仁宗皇帝的思考終於有結果了:滕宗諒貶虢州。張亢從並代副都部署降為並代鈐轄。

12日,趙光義第八子、仁宗的八皇叔、民間故事八賢王的原型之一趙元儼去世。

此時在廣西蠻區發生了一場叛亂。區希範、區正辭叔侄推白崖山蠻酋蒙趕為帝。13日,以500叛兵攻陷環州。2月10日,消息傳進開封,給新政君子們兜頭澆了一盆冷水。還黨爭什麼?快派人平叛吧!15日,王昭明被派往宜州平叛。

但朝廷黨爭卻不會因一場小小叛亂而停止。王拱辰真的給自己放了大假,不來上班了“滕宗諒貪汙證據確鑿,性質惡劣,隻降一級,不能服眾。必須再降。不然我就辭職”在他帶動下,整個禦史台都沸騰了,那形勢比當年郭皇後被廢時都熱烈,呂夷簡都沒享受到整個禦史台的彈劾。於是滕宗諒被再次降職,貶到了嶽州(即巴陵郡)那是個好地方,瀕臨洞庭湖,有座曆史名樓在等著他重修…

禦史台勝利了?可馬上,王拱辰率禦史台所有人員迅速後退:大家馬上撤!小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君子黨內部突然火並,其凶狠程度,讓禦史台的人自愧不如。看人家。就是在邊疆混出來的,直接操家夥上,是軍隊出動耶——

這次君子黨的內訌很複雜。事情起源於要修一座城,名叫水洛城。有人要修:陝西四路都部署鄭戩。具體修城人:劉滬、董士廉。有人反對修:尹洙。

前麵說過,宋朝對西夏的一大武器就是寨堡政策。不斷地修城、建堡,把防線逐漸前移,直到把西夏國土一點點吃掉。這在後來被證明是非常管用的,西夏無數國土就這樣都被宋朝給吞掉了!

那麼水洛城的修建,該是好事嘍?可為什麼會讓“君子們”內訌呢?裏麵大有文章。要從內外兩方麵來剖析。先說外:這涉及到水洛城的位置。水洛城在涇原路。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都在這裏發生。這些地名,相信大家應很熟了。讓我從北到南列出這些地名:定川寨、三川寨、鎮戎軍、羊牧隆城、好水川、籠竿城、首府渭州城…那麼水洛城在哪呢?讓人無語的是,水洛城在籠竿城南方將近50公裏,還在渭州城的東南!是大後方的大後方!你有什麼非修不可的必要呢?

就為這麼個可修可不修的城。君子黨內部就掐得你死我活,甚至都出動了軍隊,到底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內”部原因即君子大佬們的關係說起了。

鄭戩要修,因他是範仲淹的真正嫡係。他們是連襟。都娶了宋朝大名士李昌齡女兒為妻。在脾氣上也很像。而修城,這正是範仲淹的終極戰略,他就是要用這招把李元昊拖死。格言是寧可把汗水滴到建築工地上。也絕不流在和西夏人野外打群架上!

尹洙反對,因他是韓琦的嫡係。在好水川之戰前,他還曾為韓琦去遊說範仲淹。他和韓琦的共同理想就是消滅西夏人有生力量,多殺幾個,自然沒了威脅,何必修那麼多小寨子?何況修一處,就要守一處,兵力越來越分散,西夏人再來個個擊破,我們會死得更難看!

綜上所述,各有各的理。怎麼分出對錯?好水川?主戰的韓琦是失敗了的。但他也有話說,直到這時,範仲淹都沒和李元昊正麵對碰過,怎就能肯定他那一套是對的?

永不服輸的韓琦!仔細分析,就會找出他身上那個關鍵點:簡單!就一個字“權”君子黨內部,就像後來的太平天國一樣,一直都沒能分出到底誰是老大、誰是老二!楊秀清始終功高蓋主,在宗教和軍事上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領導,自然沒法臣服。韓琦也是。無論官位還是自信上,都不在範仲淹之下,他為什麼要服低做小?隻因您道德高深、一把胡子?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