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11月6日,張堯佐終於下台,不當三司使了。勝利!巨大的勝利?包大人在宋史中唯一的一件大事完成了!那麼應狂歡、應自豪了?且慢!包拯們已被氣得滿頭青筋、血貫瞳仁,都想殺人了!
因張堯佐丟掉了一三司使,卻換回了4個超級隆重的頭銜,每一個都是宋朝官員們苦熬半生都盼不到的殊榮:罷三司使的當天,張堯佐任宣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次日,再任群牧製置使。再次日,賜張堯佐的2個兒子進士出身。
這在宋朝開國100年間從沒過!災難真的來了!大宋官場震動,每一個官員都發出了共同呼聲,他們一致認為:這是比黃河大改道更大的災難!皇帝,你怎能這樣呢?
從這一刻起,慶曆年間因新政君子、小人之爭而勢同水火的禦史台、知諫院再一次聯手了!他們發誓要斬斷張堯佐、張貴妃,再加上張氏集團裏其它同夥們的爪牙,給大宋官場來個大掃除!
具體行動是先各自為戰。10日,知諫院老大包拯上本,名字就叫《彈張堯佐》,裏麵充滿了罵人的話。如張某“無功受祿,不知羞恥”“真清朝之穢汙,白晝之魑魅”連帶著皇帝也被潑汙水,您30多年清德今天敗壞,怎樣麵對天下臣民?
禦史台方麵力度更大,11日,禦史台老大王舉正上殿當麵對皇帝說:我要彈劾張堯佐!您如不同意,我直接辭職!
禦史台、知諫院步步緊逼,皇帝很沉得住氣。這樣的事不新鮮了,想當年廢掉郭皇後時,孔聖的後人與當代楷模範仲淹一起挑事,不也集體報銷了嗎?所以趙禎坐得很穩,他把意見都壓了下來,不反對也不同意。讓時間去消磨一切…
他想錯了。他估計真沒料到,為什麼給個親戚一些榮譽性、沒半點實權的頭銜,就能讓整個官場集體抓狂!這事的確值得深思下,難道就真隻是出於義憤,要維護朝廷升官秩序嗎?不見得吧?但那是後話…
緊接著,15日的正朔朝會上,台諫官員們集體爆發了。他們在下朝時把百官都攔住,今天齊心協力,定要讓皇帝聽我們的!
王舉正、包拯各自率著自己精英團隊,共7個人。重新回到大殿,把要回宮的皇上給攔住了。久經戰鬥,總被狠k的趙禎立即就明白了要發生什麼事,他實在是有點煩,再不想拐彎抹角了,直接開門見山替他們找到話題——又要拿張堯佐說事?節度使隻是個粗官,有什麼好爭的?
話一出口,風雲變色。北宋仁宗朝最強有力、簡單粗暴型的言官從此誕生!隆重介紹唐介!這人本是上殿7言官裏排名最末的,這時從後麵擠了出來。一句話就讓皇帝摔倒:本朝太祖、太宗都當過節度使,恐怕不是粗官吧!
趙禎驚怒交集,一不留神,被抓住把柄了!正想著怎樣挽回。事態己進一步惡化,這些人扔下他,撲向了殿廊下站著的宰執大臣們,主攻目標就是大宋首相文彥博!你不守祖宗規矩。隻知巴結貴妃、結交外戚,無恥到這地步,為什麼還不辭職。有什麼臉站在朝堂之上?
眼看著天下最莊嚴的議事大廳要變成上演全武行的菜市場,趙禎當機立斷,宣布退朝。這是皇帝的特權,也是最後招數。言官們沒法了,總不能學寇準,把皇帝硬按到座位裏,讓他老實聽講吧?
當天就這樣散了,趙禎慢慢走回皇宮深處,一路上從激動到懊喪,從氣惱變好笑:多大點事,眾位愛卿,你們就不能操心點別的正經東西?
他決定先讓步。16日,張堯佐被剝奪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這2個使,保留剩下的2個使,且保證:從此之後,後妃之家,不得進入兩府執政。同時警告台諫部門,命他們此後如再想上殿說事,先到中書省去找宰相要通行證!這樣兩邊各打50大板,可以息事寧人了吧?皇帝真心希望,別再折騰了好嗎?天下有那麼多正經事:黃河還在泛濫、國家還在虧空、南方還在造反,這才是國計民生的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