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視線篇(2 / 3)

說到這,貌似我有點唐突聖賢,和中國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司馬大師的形象嚴重不符?到底怎樣,讓事實說話!世事紛繁雜亂,透過層層迷霧,我們會發現:整個立太子事件,就是司馬光從外地官員進入京師官場的一場完美上位秀…

範鎮寫第一篇請立皇太子的奏章時,司馬光還在西北的並州做通判。之所以離開封京城那麼遠,我們來回顧下他的仕途曆程:司馬光考中進士時才20歲,國家非常重視他,留在京城裏做奉禮郎。這是殊榮,可他沒接受,主動要求到邊遠南方去,理由很動人:他父親司馬池當時正在杭州做官。他的起步和包拯一樣,化忠為孝,感天動地,一直在蘇州做判官直到父親去世。守孝結束,回到京城任職。不過很快就又出去了,司馬光展現了他的另一麵:絕對、完全、毫無保留地忠於領導。但大家請注意:這領導並不是那位叫趙禎的皇帝,而是當時的大宋獨相龐籍!

曆史記載:司馬光對龐籍就像對父親司馬池一樣的愛戴和尊敬。這不是亂講,有無數事實來證明!最重要兩點就是:1龐籍在狄青升官事件裏被梁適搞倒後,罷相來到西北當官。司馬光放棄國家正規安排給他的工作,跟著老領導下放改造。就是這樣,他才來到了並州當通判;2龐籍在西北繼續倒黴,他像老朋友範仲淹那樣繼續向西夏縱深處修堡壘,這就是罪過,都和平時期了,你為什麼還要再生事呢?而和平的表現。就是西夏小皇帝在他媽媽和舅舅的英明領導下,隔三差五向大宋邊境出兵。沒大勝利,可小便宜定要經常占!那麼請問:龐籍應不應該對西夏防那麼一手、修幾個堡壘呢?但結果就是龐籍被一貶再貶,直到病死。這期間司馬光牢牢站在領導身邊,曾3次上書聲明龐籍的過錯裏有他一份,請把處罰分過來一半!

最動人的是龐籍死後,他穿上最正規衣服,請龐夫人到大堂上,像母親一樣接受他的跪拜,對龐籍兒子就像自己親弟弟(《宋史.司馬光傳》: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這在當時獲得了所有人稱讚及後世敬仰…

隻是很奇怪:龐籍之死,官方派專人治喪,贈司空,加侍中,諡號莊敏。每一樣都是生榮死哀,人家生前是正牌宰相,為何弄得像家人無依無靠,如沒司馬光照顧。就會流落街頭,慘不忍睹的樣子?

當然,我們可往好處想:領導死了,家裏雖安康。但司馬光對領導的愛,絕不會人走茶涼。做人要厚道,永遠追隨領導。對領導的親人,比活著時還要尊敬和親切…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這是個多好的同誌啊!從這時起,他就有了個在官場裏超級值錢的頭銜。以後他寫信給別人時可這樣落款——“您忠實的司馬君實”

6月20日,司馬光緊跟著範鎮上了第二道請立皇太子的詔書。且與此同時,司馬光給範鎮寫去了封私人信件。信裏說這是件真正的大事,除非不說,說了就要堅持到底“願公以死爭之”

7月上旬,歐陽修、吳奎、呂景初等人也紛紛上疏請立太子。同時他們還把視線轉向了當時另一大事——彈劾狄青!4年來,狄青讓每一個大宋文人都坐立不安,如芒刺在背!每次他上街,立即就會出現堵塞現象。大家爭著目睹大宋自建國以來第一位麵有黥字的平民宰執。每個人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仰慕,與共同出身的認同。他們爭相傳頌這位傳奇將軍的事跡,更不用說京城內的禁軍兄弟們了,他們的激動難以克製,這是整個武將群落的驕傲!近百年的欺壓和屈辱,終於有了個揚眉吐氣的老大!而這些都讓文官們憤怒!準確說,是發自心底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