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登場篇(1 / 3)

19日,宋神宗下詔樞密院商議邊防。10月8日,再派出太監出宮向韓琦、富弼、文彥博、曾公亮等元老重臣問策…此時的韓琦很痛苦,每當王安石的一項新法出台,他定會躺在床上爬不起來,一連聲地喊“泣血!泣血”也就說:他哭出血來了。這時終於盼來了皇帝的谘詢,他在激動之餘強撐病體寫了封長信,把自己意見全麵說了一遍。

綜合以上4人的奏章,來說一下元老們是如何站在契丹人立場上,總結出7點來證明遼國來找事是很可理解的:

1高麗國來進貢了。高麗在哪?在遼國背後!這讓遼國人太不安了,完全是後院起火,宋朝手伸這麼長,是不是有顛覆遼國的企圖?

2攻占河湟,奪西夏52砦。這是對遼國友好鄰邦動武,難免讓遼國人心驚害怕吧。今天可以打吐蕃、黨項,明天是不是就要輪到我們契丹人?

3植榆柳於西山製約蕃騎。這是契丹人最受不了的,遼國之強全在騎兵,宋朝栽了那麼多樹,簡直比長城還要討厭!

4實行保甲法。這也很要不得,中國人開始成天打打殺殺,弄得全民皆兵了。這麼大的備戰工作沒完沒了地幹,當鄰居的沒安全感嘛!

5築河北路城池。

6設軍器監大量生產先進武器如神臂弓,新式戰車。

7新置37將,武官們權力突然見漲…

以上種種,招致天怒人怨。別說外國,連我們內部也達到了“農怒於畎畝,商歎於道路,長吏不安其職”的程度。要想讓外國人安靜,定得先從根子上把自己毛病改好!韓琦建議把王安石的一切新法都刪除,回到改革前,遼國人自然就老實了!嗯,如還是不老實呢?按韓琦的預測。隻要內部問題完全解決,遼國人敢來,定可打得他們逃回沙漠裏去“一振威武,恢複舊疆,攄累朝之宿憤矣”連以前舊仇也都一起報了!

隻是我很奇怪:仁宗時代沒改革,您韓相公也正青春年少,那時怎就沒能做到這一步呢?別說遼國,連西夏李元昊都搞不定!

這時,宋神宗召來劉忱、呂大忠,準備同意契丹人的訛詐。但這兩人實在是錚錚鐵骨。寧折勿彎。呂大忠“現在人家來一個使者。我們就割地500裏。如人家魏王耶律乙辛親自來要關南之地。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給他”這樣的強硬注定了無法談判,不得已,皇帝和宰相取消了他們2人的談判資格,準備另選使者、擇期談判。

天下。眼看就是呂惠卿的了。為真正擁有天下,他在個人聲望提高、實力加厚後,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這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11月25日冬至日郊祀大典時,宋朝有慣例要赦免一些有罪犯錯的官員,特殊情況還有些恩賞,以示朝廷仁愛。這一次,呂惠卿顯得非常忠於老領導,他微笑著提醒宋神宗:王安石官職有點低。在這普天同慶的好日子裏,請您給他加上節度使頭銜吧…節度使,這在唐朝時是實力淩駕於皇帝之上的各地諸侯,可在宋朝就隻是個榮譽頭銜,沒半點實權。唯一好處就是工資高於當朝宰相?

乍一看真是件好事?畢竟王安石現在隻是江寧知府。可皇帝猛然間驚醒:呂惠卿已站在了懸崖邊上。且把皇帝都扯了過去,陪著他一起冒險…

那一天,宋神宗盯著呂惠卿,緩緩說了一句話“王安石離職不是有罪,為什麼要用赦免複官”這才是問題焦點!如真答應了呂惠卿,王安石就成了個罪人,從此之後,永遠失去了當宰相的資格!

這一刻,呂惠卿的心沉了下去,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清楚皇帝的話代表了什麼。這一步踏出,就再也沒回頭路了。他成了宋朝曆史上極其罕見的一特例:他成了個叛徒,從裏到外地背叛了自己的領袖——王安石!

這就決定了他後半生的官場仕途,從這一刻起,他注定了是王安石的敵人。此後不管改革派當權、還是反對派複辟,都跟他再沒半點幹係!他隻剩下了自己另起山頭,自負盈虧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