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按原計劃,劉昌祚率涇原軍沿葫蘆川北上,途中與環慶軍彙合,兩軍合力圍攻靈州城。實際行軍跟計劃中差不多,如沿葫蘆川北上、突破西夏軍,劉昌祚也真的在磨臍隘和敵人對上了,可環慶軍卻左等右等都沒見人影!
高遵裕失約了,他跑哪去了?這是個秘密,這人打仗是非常奇妙的,到他出場時大家才會認識他。悄悄說:這位天字第一號外戚不簡單!
87000漢番步騎、95000民夫的環慶軍不見蹤影,全軍隻有5萬餘步兵、5千匹馬的涇原軍有點猶豫,這是五路大軍中實力最弱的一支,在實施最後強攻靈州城前。保存住實力是很理智的想法吧?本著這理念,部下們勸劉昌祚躲躲風頭。前往韋州附近去尋找強大的環慶軍…
劉昌祚聽完這一大堆羅嗦,下了一命令——全軍分4隊,盾牌手最前麵、第二排神臂弓、第三排弩手、第四排騎兵。全軍迎敵!戰勝後賞金3倍!說完他提起兩塊大盾牌,一手一個,走向最前列!
戰鬥開始!劉昌祚因地製宜快速擺出了這陣式。它看似簡易。實則層次感分明。由他站在第一線,和盾牌手們組成第一道,也是唯一一道防線。這注定了很脆弱,如西夏騎兵衝擊過來,這道防線很快會崩潰。可後邊兩排的組合就大有學問了。先由神臂弓超遠距離狙擊,有漏網的由弩手再次齊射,這樣能衝到盾牌手跟前就算有,也會是強弩之末了…
實際戰況證明這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宋軍陣地固若金湯,而對麵敵人不論怎樣精銳,4個小時不停的衝擊,都難免精力不濟。這時劉昌祚的底牌、宋軍陣內一直隱藏著的第四排隊伍,由郭成率領的800名精銳騎兵終於等來了機會!
郭成出陣,決戰決勝,之前主將在內的全軍近4個小時的苦熬,都是為他創造這機會!他率800騎兵衝了出去!片刻間。敵我雙方都血肉橫飛。郭成身被數創,卻越戰越勇,一下衝垮了西夏軍陣形。宋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出去20餘裏,生擒敵軍主將侄吃多理以下22人,陣斬2460餘級!
勝利後,宋軍沒修整,繼續趕路。到賞移口時他們有兩條路走。一條正北方到黛黛嶺,一條西北方到鳴沙川。走哪條呢?劉昌祚派出探子。很快一意外好消息傳來——鳴沙川裏有寶貝,西夏人在那兒有座軍需庫!那還等什麼?殺過去!身在敵境,糧食第一,先搶了再說!到了鳴沙川後,宋軍才知這驚喜有多大。這倉庫裏物資的豐富程度,讓它在西夏國內叫“禦倉”涇原軍一下精力百倍,齊心協力把禦倉洗白!帶著大包小裹滿載啟程,向靈州城進發!
與此同時,種諤的鄜延軍占領了西夏的起家基地銀夏5州。15日入夏州,16日入銀州。17日,王中正的河東軍來到夏州。可夏州已被種諤收複,王太監不爽。於是在沒跟種諤商量的情況下,20日,襲取了宥州(銀夏5州或稱銀夏4州,即銀、夏、宥、綏和隨設隨廢的靜州。綏州早已被種家軍收複。也就是說:到了此時,黨項人的王業肇基之地已全落入宋軍之手)這期間並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艱難過程。之前無定河畔穀地裏的野戰,讓這一片西夏軍力成了真空。種諤橫行無忌,處於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打到哪都是必勝的局麵。
當然他記得原計劃是什麼,5路大軍總攻點在靈州(西夏陪都西平府)、最終目標是靈州背後的西夏都城興慶府!拿下它們才是勝利!
為此,種諤隻是掃蕩了銀州、夏州城裏西夏殘餘軍力,毀掉敵方行政部門,並沒派兵留守,仍是全員進發,向下一目標鹽州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