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築城篇(1 / 3)

勝了會驕嗎?敗了會餒嗎?一成年男人心靈的厚度,是由一個個親身經曆的事情來達成的。理性回歸,宋神宗看到了宋朝軍隊質的變化,信心和欲望漸漸又回來了…

兩個多月後,西北戰場接連傳來了好消息。先是西夏內部,皇族與後族的對立在持續且激化。仁多氏與梁氏分據東西廂兵馬,互相對立。

3月18日,鄜延軍經短暫休整後再次出擊,種諤派出大將曲珍在金湯大敗西夏。4月曲珍乘勝追擊,攻擊葭蘆寨。葭蘆寨隻是一建在荒山上的寨子罷了,沒什麼油水。可就是這裏,改變了宋神宗的心靈走向,甚至扭曲了北宋一朝的曆史…這座寨子很不起眼,可要看建在哪座荒山上?橫山!這是西夏立國之本,像條天然的長城一樣阻峙在宋夏兩國之間…

對宋朝來說,拿下橫山製高點,就像遼國掌握了燕雲16州一樣,從此居高臨下,一馬平川,隨時可進入西夏腹地。而拿下葭蘆寨後,製高點就到手了!

4月22日,元豐改製完成。這是一件要大書特書的大事,起源於宋神宗對祖宗家法的不滿意。無論底下的官員們怎樣努力,皇帝左看右看,總覺得他們不順眼。這世界實在太亂了,站在高處往下看,3省6部24司秩序井然、功能齊全,可無數公務員員鬧哄哄的躥來轉去,在各辦公室亂走,根本分不出誰是哪部門的、該幹什麼活。

如皇帝哪天心血來潮抓住其中一人問“你是哪的”相信能得到這樣的回答“俺是兵部的”“好!你在幹什麼”“俺在調配澶州的大白菜進京”…這就是從趙匡胤以來一貫的辦公方式。你是兵部的人,可管不了兵部的事。兵部隻是你領薪水的衙門。其餘狀況以此類推,就連宰相、樞密使等頂級高官的職能也被層層分割,別說辦點實事,就連提高些效率都做不到!

想改?那就要小心晚上做噩夢了。趙匡胤、趙光義、趙恒、趙禎、趙曙…都會集體蒞臨,給乖乖重孫子趙頊上帝王課!

這是宋朝製約臣子、保住江山的重要手段。內部墊床架屋,把職能名份搞混;外部強幹弱枝,把兵權收回。隻要這兩點在,神州大地就會永遠姓趙!曆史證明:這點絕對正確。唯一例外就是危機從外邊來了…

現在宋神宗要做的事,就是把祖宗家法拆散了。把這一整套內外結合、自我閹割、毀滅民族血性力量的混蛋辦法重組,讓行政機構重新煥發活力!宋神宗時期,以行政機構本身就有缺陷的特性,加上趙匡胤等人故意加上去的毛病,大家應明白精減部門重新規劃的必要性了?宋神宗想來想去,創建了一有宋朝特色的唐朝官職社會…他拿出了本書《唐六典》。裏邊寫的是唐朝官職功能表。以這為藍本,重新規劃宋朝的官職!把超級羅嗦規範的名詞都扔到一邊,可精減出兩大原則:

1以階易官,減少等第。官指的是寄祿官。就是上麵說過的兵部的人管戶部的事,但還要在兵部開工資。那麼兵部職位就是他的寄祿官。現在取消。一律以相應的階官代替…新的階官共有25階,比舊的寄祿官少了17階。新官品仍是9品製,每品分正從,共18階。比舊官品少了12階…

2三省六部,循名責實。顧名思義,就是各衙門從今往後叫什麼名。就去辦什麼事。權力回歸,誰也不許越界!要注意的是有些名稱也從此變了…

元豐改製後,恢複到了唐朝的中書省主決策、門下省主封駁、尚書省主執行的舊製。現在,宰相們的辦公室不叫政事堂了,改稱“都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這2個名稱也取消了!以“尚書左右仆射”就是以前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以左為尊,尚書左仆射就是首相。“門下中書侍郎”和“尚書左右丞”就是以前的參知政事(副宰相)。所以,22日元豐改製完成的當天,本來的宰相王珪改稱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還是宰相。本來的參知政事蔡確改稱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官升一級成為次相。23日,本來的參知政事張璪改稱中書侍郎,還是副相。另外,章惇為門下侍郎、蒲宗孟為尚書左丞、王安禮為尚書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