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的交談有點古怪。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如蔡確為什麼會去找蔡京呢?從關係上講,王珪是蔡京的座師,是官場上非常牢固的嫡係關係。連當年太祖趙匡胤都非常頭疼,弄出個殿試來親自當老師,拆散這種官場裙帶。為什麼蔡確視而不見?很簡單,有更牢固的關係!
北宋曆史上姓蔡的高官很多,如蔡確、蔡襄、蔡京、蔡卞。其實他們是親戚,非常近的血緣。蔡確和蔡襄是同一個爺爺,他們曾祖和蔡京兄弟的曾祖是親兄弟。一筆寫不出兩個蔡字。與這個比,什麼座師也沒用!
可還有 第 159 章 結人手,攜帶管製刀具,等著 第 159 章 惇率大批手下進入皇宮,與三省六部、樞密院大臣彙合,去神宗寢宮前問疾。在神宗病榻前,大家很安靜,退出來後,蔡確把大家領到樞密院的南議事廳裏。
在那裏,章惇一如既往地凶狠,他看著王珪就來氣,吼道:你是擁立皇子呢還是擁立皇子呢?今天你要敢反對,要你人頭落地!
大廳裏鴉雀無聲,大臣們都愣住了,大宋開國以來還從沒人在辦公場所這樣威脅過當朝首相!現在皇上病重,首相丟臉,不是真的要出什麼大事了吧?
卻見王珪一動不動坐在那兒,像是真被嚇傻了,好半天沒說出一個字來。其實他是快氣暈了,一種被惡搞的快感讓他想跳起來罵街,也想仰天大笑真過癮、太好玩了——他本身擁立的就是皇子,現在蔡確和章惇拿刀逼著他擁立皇子,而這皇子早就確定好了隻有皇六子趙傭一人…這是在開玩笑嗎?
同樣想仰天大笑的還有躲在窗外、帶著數十把鋼刀的蔡京。以為他真的傻嗎?蔡確找到他時,他瞬間就搞清了這個邏輯,所以才答應得那樣痛快。帶刀就帶刀、進宮就進宮,無論如何這事都不會流血,樂得做這人情,把忠心表得鮮血淋淋…
好半天後,王珪終於緩緩說出一句話“上自有子,複何議”這句話出口,章惇立即長出口氣,神宗可以瞑目了,皇位沒旁落…
蔡確卻勃然大怒,這等於向天下公開,皇位是自然傳承,根本沒什麼擁立之人。這半天都白忙活了?正想著再做點什麼,章惇已帶著他走下一道程序了——大臣們重新進宮,不管神宗還能不能準確的表達意識,得把由皇六子繼位的詔書傳下來。當天趙煦(趙傭)終於有了皇太子名份,走出皇宮,三位頂級大臣的臉色各自不同…
王珪神色灰敗,油盡燈枯,他再也支撐不下去了,2個多月後就將去世…
蔡確咬牙切齒,他怎也沒想到老得不能再老、懦弱得不能再懦弱的王珪會在關鍵時刻精明,一句話就毀了他的美夢…
章惇意氣昂揚,他不管事件裏有多少內幕,也不管誰有什麼想法,重要的是目標達到了。就像是要讓他更興奮些似的,出宮門時他迎頭遇上了事件的死對頭,雍親王趙顥。章惇要贏就要贏得囂張痛快。他迎了上去,大聲說“已得旨,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你覺得怎樣”趙顥馬上低頭“天下幸甚”章惇哈哈大笑的離去,他相信這才是處理這類事件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擺在明麵上,讓趙顥當眾低頭、徹底打倒,以後少了別樣的心思!
在他身後,蔡確仍賊心不死,他不甘心。這時邢恕又出現了,奸臣的主意真的是很多。他要蔡確向外界宣揚——延安郡王趙煦是蔡確我帶人進宮,逼著王珪同意冊立的。不管過程怎樣、真相怎樣,哪怕是謊言,也要不斷重複!隻要造成了影響,就是功勞!
蔡確照辦了,他真的想邁出最後那一步,跨過咫尺之遙的距離,從次相升到首相。為這一步,他腦子亂了…這就是蠢人的悲哀,他忘了是怎樣當上的帝國宰相。那不是他的能力、資曆,而是宋神宗想親自掌握朝政,不想被任何手下阻撓,才選了這一屆的領導班子。換句話說,他和王珪隻是辦事員、傳達員、禦用秘書而已。從這點上說,王珪真的比他強,至少明白自己處境,老老實實地當“三旨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