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宰執王拱辰一生好運,19歲高中魁首,29歲成為三司使,成為大宋計相,連名字都是仁宗皇帝親賜的。這樣的顯赫讓他心靈極度膨脹,決定享受完美無缺的人生。他從27歲起就在洛陽興建自己的宅院,工程之大、台榭之美,達到讓人滿身冷汗的程度。以北宋最繁榮階段的頂級公務員工費。加上京城裏各種各樣官商勾結的龐大灰色收入,這座宅院直到王拱辰74歲去世時居然還沒建好!共曆時47年…這是什麼程度的奢侈?他死後,他的子孫們不僅無力繼續興建,連倒塌老壞的房屋都沒錢維修。
王園裏最著名的是蓋好的一座中堂。叫朝天閣。這座樓高達3層,雄麗巍峨,讓當時的洛陽城叫它“巢居”意思是樹頂的建築,高到了雲彩裏!與之相對應的是司馬光的地洞。他不愛蓋高樓,寧可躲進地底下,安靜地寫書。
司馬光的宅院是洛陽城頂級官員中最小的,他選的是偏僻低矮的地方,大小不超過5畝,連蘇軾四川老家的宅子都比它大,房屋風格遠看像是座農家院,院中有座小山,山上建有“采藥圃”山下有小河。蓋了座“釣魚庵”其它的隻是些竹籬茅舍。院中最值錢的是他近5000卷的藏書。他把此院叫做“獨樂院”意思就是明確告訴外界:他不與眾人同樂。專心讀書寫史,院外所有事都與他無關。至於那個地洞,因他是西北人。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是非常舒服實用的…
老混蛋的確與眾不同。有太多的疑團讓人看不清。其中之一就是他15年的洛陽生活。為什麼他要這樣清苦?連住所都這樣簡陋?
說沒錢是不對的,他寫《資治通鑒》是官方投資,宋神宗給了他一筆超級龐大的專項資金,每年還有特別賞賜。那麼是他一直簡樸?受苦受罪習慣了嗎?恐怕也不見得?看來要解釋他在洛陽城中的生活表象,隻有一個原因,這也是他與富弼、王拱辰等人截然不同的地方!
富、王等人是徹底的養老,政治上、恩怨上都拋開了。司馬光心裏卻有一團熊熊燃燒的大火,他邊寫書邊關注著天下局勢,王安石、宋神宗做的每一件事都落在他眼裏。唯有清苦、唯有嚴刻,才能讓自己保持住足夠的狀態去等!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可前途卻遙遙無期。王安石會倒台嗎?7年後他等到了…宋神宗會改變嗎?8年來始終不變!混蛋已很老了,皇帝卻還那麼年青…連《資治通鑒》都寫完了,天下仍是改革派的天下!希望在哪?怎麼辦?繼續等!老混蛋堅信:他15年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不僅會讓他成名,更會讓他達到王安石、宋神宗所必須仰視的巔峰!
他做到了!在中國這禮儀詩書至上的國度裏,一超級學者的魅力是無限的!人們在潛意識裏相信:一個人有多大的才,就相應會有多大的德…
一部空前絕後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確立了老混蛋光芒萬丈的形象!有這本書在,他萬古不朽。同時也讓全天下注目!聲望高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全天下人不再叫他的名或稱他的字,而是統稱為“司馬相公”相公泛指一切曾在東西兩府任職的宰執人員。可查司馬光履曆,他在此之前,隻是被提名去做樞密使,可惜沒上任就被改革派攪黃了。也就說他根本沒資格被稱為“相公”但老百姓認可了!同時,老混蛋占住了地利。洛陽是塊寶地,在曆史上的名聲僅次於長安。自古以來公卿縉紳聚居在此,其富裕程度、對周邊影響,並不比開封差太多。司馬光在這裏是太陽,所有人都圍著他轉。每當他寫書寫累了,就坐著車離開家門,去找朋友。他朋友是富弼、文彥博、邵雍、程頤、程顥、席汝言、張燾、劉恕、範祖禹等…看看這些人身份吧,不是頂級高管,就是一方大儒,這些人聚在一起,隨便寫寫詩唱唱歌,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事!每當這時,洛陽城中都萬人空巷,簇擁著司馬光的馬車,來看傳說中的各位名士…這樣的盛會,在北宋史上非常有名,叫“耆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