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難堪的。就在這次談話很可能就此結束時,一貫沉默、5年多在官方場合一言不發的宋哲宗突然說了一句話“大防等出”呂大防,你們出去!這是宋朝曆代皇帝從沒用過的語氣,前6位皇帝從沒誰這樣對宰相說過話,簡直是往外趕人!
呂大防等人立即就出去了,看得出小皇帝在憤怒,幾乎沒掩飾的憤怒!他們根本沒法想像,把他們趕走後,寢宮裏還會發生些什麼?小皇帝會對跋扈的奶奶做什麼嗎?在奶奶重病將死的時候。答案是不知道,史書裏關於這片斷的資料缺失了,呂大防等3人退出後,寢宮裏發生了什麼?一直都是個謎。能確定的隻是‘女中堯舜’的生命堪稱堅強,她恢複了,很快又重新坐在了垂簾後麵,當她的幕後太上皇。而哲宗也恢複了沉默,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其實沒什麼值得奇怪的,宋哲宗奇特的、堪稱宋朝皇帝中唯此一份的個性在這之前也曾偶然流露過,據統計前後共有4次。4次中有對大臣的,有對奶奶的,每次都流露出小哲宗無法遏製的情緒波動!他暴怒、他孤憤、他怨懟、他忍無可忍,可都被無視了!
第一次是在先帝宋神宗的葬禮上。當時首相是蔡確,不管蔡確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是新黨還是舊黨,他對小哲宗是非常好的。多年後,哲宗親政時曾深情回憶,在剛即位的兩年裏,他身為皇帝可使用的餐具、茶具等,都是陶器。是蔡確親自過問,才換成了銅器…
在神宗葬禮上。蔡確很擔心,宋遼兩國通好,彼此皇帝的葬禮都會派使節來致哀。他擔心哲宗太小了,突然見到神態凶猛、衣冠特殊的遼國人會驚恐。於是他一遍遍向小哲宗介紹契丹人長什麼樣、穿什麼衣服、習慣說什麼話,唯恐漏掉了什麼…
哲宗安靜地聽著,直到蔡確不說了,才問出一句話“契丹人也是人嗎”“當然是”蔡確吃驚地回答。
更讓他吃驚的是哲宗的下一句話“既是人。怕他什麼”那一刻,蔡確一定看到了和剛剛死去的宋神宗一樣的眼神,堅強、剛烈、驕傲的血脈,小哲宗當時僅僅9歲…
第二次是在皇宮深處的經筵學堂。年幼的哲宗在學習,有時高太皇太後會來看他,偶然間發現了件怪事。小哲宗不知為什麼,使用的書桌都是舊的…
“換成新的”高太皇太後下了命令就走了。可幾天後她發現:那張舊桌子又出現了,宋哲宗還在使用它。奶奶很奇怪:這樣一件小事,自己親自下了命令。居然沒生效?問過才知這是小哲宗自己要求送回來的。太皇太後不解,問孫子為什麼?年幼的小哲宗好一會後才回答“這是爹爹用過的”不知當時的高太皇太後作何感想?是喜?是悲?抑或恐懼?這孩子是這樣強烈熱愛著自己父親,但她卻把宋神宗的一切都毀掉了!異地而處,換作任何一智力正常的人,這時都該想到補救。未來是屬於年青人的,怎樣挽回孫子的好感。尤其這孫子還是實質意義上的皇帝,是刻不容緩的事…可高太皇太後不管,她事業剛開始。外麵劃黨派、列名單的政治運動正熱火朝天,她怎能因顧及一小孩子的心情去破壞這些?開玩笑!一能對自己親生兒子都痛下殺手的女人,會對兒子的兒子手軟?
於是才有第三次,這次發生在奶娘事件剛結束時,某天高太皇太後在嚴肅、認真、積極、愉快的辦公後,像突然間發現身邊還坐著一個人,現任皇帝趙煦、她的孫子。這一貫沉默的孩子,在奶娘事件後變得更陰鬱,整天坐在一個地方一言不發,像個沒生命的擺設。奶奶一時高興。問了句話“孫子,你看每天有這麼多大臣來說事,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想法。怎麼一句話都不說呢”難得一見的關心,真是皇恩浩蕩,卻不料哲宗的回答是“娘娘己處分,俾臣道何語”俾指卑微弱小。整句話是說尊貴的娘娘您都處分好了,還要我這卑微的小孫子說什麼呢?身為皇帝,說出這樣的話,怨憤之心有多強烈可想而知!
可惜毫無作用,高太皇太後繼續我行我素,該幹什麼還幹什麼。於是小哲宗的鬱悶歲月在延長,看不到半點光亮,直到高太皇太後第一次病倒,小哲宗就此說出了第四句話“大防等出”結合前三句的遭遇,完全可體會出小哲宗這時的心情。高太皇太後躺在病床上向宰相們宣稱“累年保祐聖躬,粗究心力,區區之心,隻欲不墜先烈,措世平泰”多麼的冠冕堂皇、博愛慈祥,想一想13歲少年都被她“保祐”得一臉木然、跟活死人一樣了,虧她老著臉皮說得出口!還當著當事人的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