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趙佶出宮,經常會遇到個比他大兩三歲的青年,見到他後會立即下馬,拱手立在一邊。久而久之,趙佶問“這是何人”“蔡承旨的公子”
蔡攸之名,就從此刻進入趙佶心裏,算是半個貧賤之交。這時蔡攸心領神會,回答“臣看見了,雲間的確有樓台隱隱數重,仔細再看,它們都離地有數十丈高”
“是嗎?愛卿你視力很好,還看到了什麼,有人物嗎”“有,有道教的童子舉著幡幢節蓋,保持隊型在雲間行走出沒,臣能看見他們的眉目神情,曆曆如在眼前”四周大臣侍衛們聽了,齊聲高呼萬歲,神仙真的下凡了,隻是我們太蠢,隻有皇帝和蔡攸有仙緣,所以才看見…
8日,趙佶就在這裏修建了道觀,取名“迎真”,並作《天真降靈示現記》。從這時起,宋朝再一次刮起全國性的道教複興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道教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成為中國正朔朝代裏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趙佶就是那個合一體!
首先他是皇帝,可他宣稱除宋神宗趙頊外,他還有另一個爹。該爹是玉皇大帝,簡稱上帝。趙佶是上帝的元子,即長子。趙佶在天上的官名叫神霄帝君,因太愛中原這片土地,在天上往下看,發現茫茫大地全是光頭,心裏實在有氣,才主動要求降生下來,好拯救黎民百姓…在神霄帝君趙佶的嘴裏,佛教叫“金狄之教”金,五行中屬西方,這是方向感,指向天竺古印度。狄,夷狄外族,帶有鄙視性,源於華美漢族的優越感…堂堂中華貴嗣,怎能剃光了頭,向異族神靈膜拜?簡直數典忘祖!於是趙佶以“教主+皇帝”的合一體身份,給道教信徒加了若幹光環…
先是要學習,趙佶要求全國人民盡一切努力挖掘道教知識遺產,誰能上繳孤本,珍品道教典籍,立即升官發財!典籍由官方指定人分門別類、加以整理,最後合成一部《萬壽道藏》。據傳說《九陰真經》就是這次搶救典籍運動中的副產品…
接著還是要學習。宋朝州學、太學等各級學府從此多加了門科目,大經或小經。學子們任選一經,仔細鑽研,學好了有獎!大經指《黃帝內經》《道德經》。小經指《莊子》《列子》
學習中,道士們發達了。他們有了身份,從低到高分26階,品級和朝中士大夫官階相等。有階即有權,他們見到官員可不必施禮、不必俯首。這就不止是分庭抗禮了,簡直是出乎其上!有權即有錢。道士們在全國各地大修神霄宮,宮觀使不再由官員們兼職,都由教中兄弟們擔任,於是宮觀職的豐厚工資都成了自留田!最後是項終極特權。無論誰犯了什麼罪,除反宋反趙反人類的罪名外,隻要加入道教,立即恢複名譽,重新做人…
在這過程裏,和尚們倒足了大黴。先是名字改了,和尚叫德士、佛叫金仙、菩薩叫仙人、羅漢叫無漏、金剛叫力士、僧伽叫修善…
接著是住的地方沒了。各地要蓋神霄宮,官方說法是由各地道觀改修。可實際操作時,有26階官身在手的道士們笑嘻嘻攔住了裝修工程隊:何必奢侈浪費呢?屋子還是原來的屋子,再怎麼修能搞出什麼花樣?你們到四周轉轉,實地測量下,找到最大那座佛寺,把裏邊和尚趕走,在那兒改建神霄宮…
再有是原來的僧袍穿不得了。趙佶說過他在天上就看著地上密麻麻的光頭來氣,連帶著袈裟、法冠、錫杖等東西也不順眼。這些都要改,改成半道士模樣!頭上要戴星冠,但不許有日月星辰圖案,隻是頂烏沉沉的帽子。這沒什麼,大不了用根帶子勒在脖子上。可帽子下邊就沒法處理了。正牌的星冠下邊是冠巾,配著道士們飄逸的長發,顯得瀟灑漂亮。可和尚是光頭啊,這怎麼搞?和尚們有辦法,他們戴上了假發!假發上梳成發髻、別上簪子,離遠了看非常和諧,沒一點破綻。以上種種還都隻是常規設施,在民間、官場層麵上實施…
怎麼說呢?一句話:都是給凡人們定的規矩!人之上有神,在凡間之上的境界裏,才是趙佶所追求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