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中楊可世大怒,他大罵趙德“老匹夫,奈何一戰就跑,拿什麼報效國恩”罵歸罵,趙老匹夫跑得跟兔子似的,根本不可能因臉紅回來幫他…
耶律大石指揮軍隊迅速合攏包圍圈,要吃掉宋軍先鋒。這是他軍事生涯第一戰,說實話真是很不錯的開端,從理論上講,他必將大獲全勝?可惜他遇到的是不講理的楊可世!這世上有種人是沒法靠人多就壓死的,多少人都不行,在契丹戰史上就有過先例…
五代時,以大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戰力,率30萬鐵騎包圍了後唐莊宗李存勖在內的1000餘名騎兵,結果居然是李存勖突出重圍,彙合10萬步卒,追殺耶律阿保機100餘裏!後唐莊宗單以武功值計算,絕對是公認的五代第一強人!楊可世當然沒逆天到李存勖的程度,但他仍不是末代遼軍能包圍得住的!
楊可世率軍突圍,剛剛起步,就遇到了最大凶險。耶律大石是狀元,他太聰明了,根本就不給宋軍機會,他集結軍隊裏的弓箭手,守住南端,向宋軍密集攢射!非常準確的命中楊可世,楊可世的血瞬間就流了下來,流量之大,很快就灌滿了他的戰靴。他中的不是普通的箭,是遼國特製的鐵蒺藜箭。這樣的創傷,足以讓人失去戰力。但楊可世卻越傷越勇,他讓遼人知道什麼叫做“萬人敵”他怒發裂眥、突入敵陣,連殺百餘名敵騎,率人馬衝出重圍,回到營寨!
真是神勇,足以讓耶律大石和北遼軍目瞪口呆!可回顧戰況,無論如何都是宋軍敗了。哪怕沒損失多少士卒,沒丟掉陣地,仍輸掉了第一回合!且楊可世重傷。
出師不利,東軍主帥種師道意興闌珊,這仗他本就不願打,出了這事,更是懶懶散散。當夜。耶律大石夜襲,他坐擁優勢兵力,卻沒出擊,隻是命全軍各營金鼓齊鳴。遼人不知虛實,隻好退走。第二天耶律大石又來挑戰,這回光線良好,他居然想衝進來踹營?這胃口大得讓種師道惱火,隻是個前軍小接觸,你占了點優勢嘛,居然猖狂到這地步了?他下令全軍準備大木棒,把營門口打開,放耶律大石進來!
結果契丹人滿頭大包的往回跑,沒法證明耶律大石的狀元腦袋上是不是也紅腫一片?有了這種教訓後。東線戰場上短暫清靜了一小會。無論種師道還是耶律大石,都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範村,宋軍西路軍主將辛興宗在這裏遇到了一大堆國際聯軍。他左看右看,憑著多年外戰經驗,認出對麵敵人居然共有4個種族。分別是契丹、漢、渤海、奚。這讓他心情大好,遼國已沒落到這步田地了,全國精銳喪失殆盡,居然拿不出純本族的軍隊?辛興宗抱著這樣的看法走上戰場,注定了要被撞得頭破血流。範村等待他的北遼軍的確是支雜牌軍,但要看掌握在誰手裏!
主帥叫蕭幹,他家祖傳的雜牌手藝。可說是大遼國世襲的雜牌軍領導!蕭幹這一支世襲奚王,專門做少數民族工作,到他這輩都是第6代了。關於怎樣整合不同民族,捏合成集中的戰鬥力,他是如今北遼國中的不二人選!
戰鬥開始,宋軍紀律性得到了完美體現。從趙光義開始。直到趙佶共7位皇帝,每一代皇帝都要求宋朝將軍們聽指揮、守紀律,按事先布置好的陣圖打架。於是乎,每場戰鬥都是樣板戲,從頭到尾。都像流水線一樣的規範劃一…
和東路軍一樣,西路軍也先是派出前軍去挑戰。舉國決戰嘛,怎麼的也得試探下,知道對方虛實不是?
結果也一樣,他們也落進重重包圍。原因很簡單,他們是仗著人多勢眾來占便宜,心理很輕鬆。遼軍卻是在拚命,尤其是人少。那麼除一擁而上外,還有別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