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前奏篇(1 / 2)

那時門客散去,一門客臨走前忽然問他“明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難道不知國事會衰弱至此嗎”這真是千古之問,以蔡京之智,難道不知自己在作惡、在敗壞國家和種族嗎?

蔡京沉默了好一會才回答“不是不知,隻是我覺得自己可幸免於禍罷了”一句話透露本真:他隻是想享受,想在慘烈的黨爭幸存之後,盡自己餘生去尋歡作樂而已!

至於他的作惡,最大的惡並不是毀了宋朝,他之惡在於一言堂。 在他統治下,宋朝前所未有的統一了言論,沒人敢反對、沒人敢議論!他破壞了宋人本就不多的血性,連真話都不敢說了。這是之前王安石、章惇等人都做不到的!

也就從這時起,漢人在政治上膽怯到了不敢出聲的地步,代代相傳直到今天,這種習性仍不能根除。蔡京和他的同夥們,毀了一民族的根本!

另外,蔡京的敗亡是外力造成的。如沒金軍突然來襲,他仍逍遙法外、魚肉蒼生。這造成了另一個致命後遺症——宋朝人沒能靠自己力量斬除這些毒瘤,進而更進一步反思,以杜絕這類人的出現,於是不久後,蔡京借屍還魂,這樣的人變本加厲的重複出現著…

27日,宋欽宗再下詔:童貫就在流放地明正典刑!砍下他的頭之後交到京城裏來!

以上,正義似真的來了,但實在太晚了…

童貫明正典刑的同一天,“愛國誌士”趙良嗣也在流放地被明正典刑!

這之後,對於怎樣搞定金軍、解除女真人威脅,宋欽宗趙桓有了更創意的表現。

在金軍從開封撤退時,趙桓悄悄挽留了一金國使者蕭仲恭,塞過去大筆金銀財寶及一封信。信是寫給現任金國高級軍官耶律餘覩的。趙桓希望耶律餘覩回憶從前,你是遼國皇族,遼亡於金,你難道不想報仇嗎?我可以配合你——

本月。蕭仲恭回到大金。當即就把這封信上繳給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

估計金太宗的驚詫遠遠大於憤怒。想離間很正常,但最起碼要找個靠譜的通信員吧?你不能用金國的官方大使替你送策反信給金國大將吧?就因為這兩個人一個姓耶律、一個姓蕭。都是遼國人?趙桓你這是人為的把此事暴露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

同時,折家軍主帥折可求上奏:西遼皇帝耶律大石欲與宋結盟,共伐金國。吳敏勸宋欽宗與西遼秘密結盟,隨時準備在聯金滅遼之後再做一場聯遼滅金!

截止到這。趙桓及宋朝官方在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之後的舉措都做完了,他們成功壓製了己方的振作分子,讓李綱、種師道等人屈辱地活著,且完美地激怒了金國,讓對方沒理由不再次發兵侵略!時間一天天過去,1126年,宋靖康元年8月終於臨近了…

1126年8月。是一切的終結月!在這之後,神州板蕩、中原陸沉,漢人史上前所未有的恥辱即將到來!曆史時針終於指到了這一刻,這是終點、也是;是屈辱的極致、也是新生的開始!

那麼多的人。都浮沉在時代漩渦裏…在這之前,我們還要再回頭望一眼:看看那些國之少年們,他們都怎樣了?

前麵提到了張俊,那就從他開始吧。種師中全軍覆滅那一天,張俊率前鋒營在亂軍中殺出條血路,從幾萬金騎中突出重圍,且行且戰,一路向南。到達烏河川時,他們又遇上了金軍。這時張俊身邊隻剩下幾百人,人困馬乏,且還帶傷。以常理度之,他們死定了?張俊就在這種必死絕境下出擊,向金軍主動挑戰!以幾百人戰力再次衝破重圍,在他身後,地上躺著500多具金軍屍體…

張俊回到了國內,在信德附近修養生息。他關注著局勢,默默等待屬於自己的機遇。他是聰明、更是機敏的,不久後,他準確無誤找到了自己一生事業的…

劉光世的日子過得有點苦。幽燕戰役後,他老爸被撤職,他本人也因失蹤連降三級,這意味著他衙內生活到頭了,且要到基層去從頭幹起:他回到了西北。

這段時間裏,劉光世打起精神,踏實工作,先是親自出馬剿匪,把在浚州搶劫的河北巨匪張迪打散,這讓他官複原職,重新當上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看來衙內的人脈還是很廣的,一次剿匪就升到了三級的官。之後就是第一次開封保衛戰,西夏也沒閑著,乘機發兵西北,想趁火打劫。劉光世當時駐紮杏子堡,正好是西夏進兵要道。要說劉光世在有壓力、有動力的狀態下還是非常可怕的,在杏子堡,他把西夏人打得灰頭土臉往回跑。

劉衙內再次高升,榮任侍衛馬軍都虞候。他將在西北等待機遇,不久後天下大亂,每個人都無所適從,而劉光世卻超級敏銳地看準了條光明之路!這條路在當時隻有他敢走,這也是劉光世最了不起的地方。他一生都是這麼準確,在聽話與不聽話間搖擺,要命的是他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判斷出什麼時候該聽話,什麼時候應不聽話。無論聽還是不聽,都讓他加官進爵,富貴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