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南征篇(2 / 3)

於是匪徒們衝了下來,大兵們逃,匪徒追,有伏兵,匪徒再打,突然間一切消停?山上投降了,匪首成了俘虜,被山上的商販們押了下來…完工!

軍隊基本沒傷亡,土匪全體抓到,匪資沒損失,全部充公。考慮到以上是用微小兵力來完成的,這戰績堪稱完美!

這就是嶽飛在這段時間裏的官方記錄。可一位史學前輩、曾任北大曆史係主任、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史學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學界公認“20世紀研究宋史第一人”的鄧廣銘先生認為官方記錄是假的,嶽飛真實經曆應是參加了燕雲戰役,且是跟著郭藥師衝進幽州城,被蕭幹從城裏狼狽趕出,一路徒步逃躥回營地的宋軍一兵…

理由是嶽飛孫子嶽珂編寫的《金佗續編》裏收集了嶽家軍中幾個幕僚的隨軍雜記,其中一段記載說嶽飛曾自述到過遼國幽州(他誤稱為黃龍府)城下,看到的城牆像小山一樣高。於是鄧先生推斷:嶽飛一生能到幽州城下的唯一機會,隻有在他充任敢戰士小隊長時!因之後的嶽飛一生都沒能越過盧溝橋…

這推斷似有道理。但有一點:《宋史 嶽飛傳》本身也來源於嶽珂為其先祖所整理的各種資料,如上麵的剿匪事跡就出自《鄂王行實編年》。那麼請問鄧先生:您不信嶽珂說的,卻信嶽珂另一本書裏提到的幕僚筆記裏的嶽飛某次聊天,這是什麼道理呢?

恩,關於嶽飛的種種,讓後麵的具體事例來說話。未來的最後一位大人物登場:兩宋最大的矛盾體張浚!作為未來帝**方的一把手,張浚的現狀很耐人尋味…

他中了進士、當了官,是京城裏的太常簿。這隻是負責國家禮樂製度的太常寺裏一小官,沒實權,是典型的文官熬資格的地方。

查《宋史 張浚傳》,他這段時間裏啥也沒幹。查《續資治通鑒長編》會發現他很活躍,就在開封保衛戰打到最危急時刻裏,他都在上躥下跳。

當時姚平仲偷營失敗,全城人心惶惶,張浚覺得自己必須說話了,他看到了問題最關鍵點!他說責任都在李綱身上,他太專權了。應引咎辭職!

專權…這兩個字是趙構、嶽飛、韓世忠、張俊等等所有南宋上層人物在未來十幾年裏和張浚共事後,得出的共同心聲…

李綱命解潛駐守威勝軍、劉韐駐守遼州、王以寧、折可求、張恩正駐守汾州、範瓊駐守南北關。欲三道並進,救援太原城。但諸將都以聖旨為名,拒絕聽李綱這宣撫使的調遣。

於是8月1日,各軍不聽節製,各自開打。先是劉韐,被金軍全力擊敗。之後是解潛,在關南被金軍擊敗。最後是張恩正,他與太原知府張孝純之子張灝率兵17萬,夜襲在文水的完顏婁室。小勝。明日再戰,大敗。折可求也兵敗子夏山。於是整個河東一路震恐。太原南麵的威勝軍、隆德府、汾州、晉州、澤州、絳州的百姓們紛紛渡過黃河南逃…

3日,範世雄率湖南兵來到前線,李綱準備重整旗鼓,同時上疏極論節製不專之弊。但大宋朝廷不再給他機會了,把李綱召回朝廷,重新任命種師道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1126年8月14日。金軍第二次南征。兵力配備、元帥分工、進軍路線都和上次一模一樣:完顏宗翰率西路軍,從原大遼西京道首府大同府出發,攻下重鎮太原。完顏宗望率東路軍,從原大宋定州路保州出發,攻下重鎮中山、真定,兩路金軍預計會合於開封城下…都熟門熟路了。沒必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