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層東西一次性推進護城河裏,它們緩緩下沉,不會散架,緊接著再推下去另一組同樣的,以此類推,直到把護城河填平…
這種填法,應是無解了吧?有解!隻是要冒險。這種填法的破綻在第二三層的草席、樹枝,這是可燃燒的!隻要及時派人出城,埋伏在護城河邊點火,就可把它們燒毀!而剩下的那層土,光靠它們掉到河裏,跟拿鍬挖土填溝差不多…
這之後,完顏宗翰又派出攻城車、跳樓等器械,輪番攻擊…看到這,一問題浮出水麵:古往今來,金軍都被嚴重低估了!大家認為他們是剛剛開化的女真野人,隻會憑著一身蠻力,輪圓了連刃都沒開的斧子砍人,和宋朝比起來,戰械不如、戰略不如、經費不如,什麼都不如,唯一占優的是女真人產馬。
但太原城下的一幕證明這是錯的!女真人崛起已十多年,士別三日都要刮目相看,何況這樣一滅掉東亞最大國家的新興民族?他們以戰養戰,滅了遼國、消化了遼國,此時無論戰械還是戰略,金國都已不輸於宋朝,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就算這樣,已被圍困9個多月的太原城仍在堅持著!能一天攻破大遼國上京道的金軍在太原城下一籌莫展…金軍終於打盡了底牌,完顏宗翰、尼楚赫、加上他的軍隊,軍械,這些都沒能奏效。擺在完顏宗翰麵前的是兩條路:1繼續在這兒耗著,或許會有攻破的那一天,可誰知期限在哪天?2長驅直入,把太原城甩在身後,去攻打目標開封,畢竟那才是宋朝首都!可萬一開封城還是攻不破,回來路上仍擋著北方三鎮,怎麼想怎麼別扭…
這時完顏宗翰的頭腦終於起了作用,他決定多等兩天!冥冥中不知他是不是感覺到了什麼。最後這幾天真成了壓倒太原城的最後幾根稻草!
9月3日,太原城陷落!金軍入城後,發現的是一座瘦骨嶙峋、沒馬匹牛騾、沒弓弩皮甲、萍、實、糠、草什麼都幹幹淨淨的空城!守城軍民先吃馬匹牛騾、再吃弓弩皮甲、最後吃萍、實、糠、草…現在,一切都吃光了!
太原城是被餓倒的!近10個月的圍困。沒一兵一卒的援軍,如果完顏宗翰不等這兩天,他們或許會有一絲喘息之機,或突圍或搶糧,也許能有點變數。可惜戰爭是冷酷的、沒有也許,太原城還是陷落了!
太原城讓金國大太子敬重,城破後他沒急著搶東西,而是招降!他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希望太原知府張孝純、副都總管王稟能為金國工作!
張孝純投降…對此我有些小遺憾,卻無論如何升不起什麼憤怒。還能要求得更多嗎?太原城已開始人吃人了!到這一步。根本沒理由苛責張孝純為什麼沒以身殉城…
王稟則選擇了戰鬥到底!王稟是太原城防負責人,近10個月裏,他做了能做的一切!這時城破,他率疲軍羸卒,死戰到底。一條街一條街的逐街巷戰,天佑勇者,最後他竟突破重圍,殺到了城外。希望再次閃現,可惜不遠處是汾河…金軍追了上來,不過他們仍失望了…
王稟跳進汾河,寧可淹死。不落敵手!當他的屍體被打撈上來後,人們發現他背著一幅畫像,展開來,發現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禦像…趙光義重用文人,而文人王稟也給了他最直接的回報!
關於王稟,還有一點要說:王稟之孫王沆在太原落城時尚年幼。幸賴王府忠厚老仆救出,從青州銅川乞討南下,棲居於南宋臨安鹽官縣長平鄉,結草為廬,苦耕勤讀。刻苦自勵。4年後,宋高宗嘉其忠節,追封王稟為安化郡王;令其孫王沆襲爵,賜第鹽官(今海寧市鹽官鎮安化坊)。王沆就是海寧王氏始祖。王沆的29世孫便是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而如此忠貞英勇之王稟,蒙古人修的《宋史》竟不為他立傳。這讓王國維憤怒!他感於先祖的忠義,專門在他的名著《觀堂集林.史林》中為先祖王稟作傳!建議大家可去一讀。而在先祖王稟自沉汾河整整800多年之後的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向朋友借了5塊錢,雇人力車至北京頤和園,於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從其遺體衣袋中尋出一封遺書“送西院十八號王貞明先生收: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移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於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為何自溺,至今仍爭論不休。一般有所謂的“殉清說”“逼債說”“性格悲劇說”“文化衰落說”等,但我認為:其31代先祖王稟的忠義之風無疑對王國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