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破篇(1 / 3)

首先:整個河南大地上,除開封城這一小塊外,有宋朝立國以來近167年裏,就從沒有過什麼軍隊!軍隊除在京城,就都在邊疆!其次:如今整個長江以北分為4道,各道獨自為政,這一大堆製約之後,這位嶄新出爐的大元帥閣下,他手裏能有些什麼?

20日,金軍再次遣使要求和談。 並且強調:我們要見的是大宋首相何栗,還有親王。那個叫什麼趙仲溫的宗室,和你趙桓的血緣差的太遠了!我們隻認近親、不認宗室。

21日,尚書左丞馮澥、僉書樞密院事曹輔與宗室趙仲溫出使金營談判。22日,趙仲溫回來了。帶來完顏宗翰的怒火“趙桓你搞什麼?聽不懂我們女真話是不是?我們要見首相何栗、大宋親王”

同日,金軍攻打通津門、宣化門。範瓊率1千名士兵出宣化門挑戰,全軍士氣高昂,衝散了城牆下的金軍,進一步追擊。可惜的是人馬踩踏,這次宋軍掉進了冰河裏,淹死了500多人…

這時距開戰已過去了整整20天,戰況從沒這樣惡劣過。當此時,最堅定的戰士也開始動搖。這和信念無關,跟榮譽什麼的更扯不上,因這是一物質的世界!20天後,宋軍戰士的**達到了極限!

不過這不是因城外的金軍,而是這該死的天氣,還有皇帝的腦子估計也有問題!

天氣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多少次戰爭都因它而改變結局,宋遼夏的戰史上已無數次的應證了天氣這種不可抗力的偉大!

金軍合圍是陰曆的閏11月2日,這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在這20天裏,大風不停的刮、大雨不停的下、大雪不停地飄,每時每刻都在折磨著城外的金軍和城內的宋軍!生長在苦寒北方的女真人非常喜歡這樣的天氣。寒冷是他們的朋友。從古至今,寒帶遊牧民族的每一場重要戰爭幾乎都在冬天發起。但與之相反,城頭上的宋軍筋疲力盡,到了崩潰邊緣。缺吃少穿還要堅持做戰。快一個月了。是個人就沒法挺住。尤其在根本上,他們是農耕民族。每年到冬天,習慣是什麼事都不做,每天兩頓飯,少吃早睡。等待第二年的春天…開始還行,保家衛國嘛,男人死都不怕,怕什麼冷?可不能每天這麼挺著吧?到後來,士兵們凍得全身冰冷,手僵直得握不住武器,有些體質弱的直接凍死在城牆上…

號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富裕的大宋朝的士兵們。居然落魄到這地步,這是怎麼造成的呢?翻開史書,大家無論如何也怪不到皇帝趙桓的頭上。因皇帝陛下時刻出現在士兵們中間:他披甲戴盔登城、他用禦膳賞賜士卒、他騎馬在泥淖裏前進,讓百姓感動哭泣。他光著腳不戴帽子跪在皇宮的天階上。祈禱上蒼不要再下雪了。而他的皇後在後宮裏率宮女給前線將士趕製禦寒衣物…這些加在一起是多麼的感人啊!

可另一方麵,這也恰好證明了問題出在哪!請問禦膳有多少斤、夠不夠守城的六七萬士兵吃?皇後是服裝業的熟練工人嗎,20天裏能做出幾件保暖手套?至於皇帝陛下本人頂盔掛甲上城頭,不過是秀一場威武而已,這點精神象征在饑寒交迫下能有多大作用呢?

尤其每個開封人都清楚:國庫裏就有成堆成堆的布匹綿麻,隻要陛下肯拿出來,絕對能在幾天內讓士兵們抵禦嚴寒!

那趙桓為什麼不拿出來?按說每個理智健全的人都清楚:金銀財帛是普通人的財富,對帝王而言,它們隻是數字,沒任何具體意義!連三國時偏安江南的孫權都明白這一點,為什麼從小受帝王教育的趙桓不懂呢?這問題沒法回答,因不止他不懂,世上有很多人都不懂…

大明崇禎皇帝為了要吳三桂進京勤王,他向京城裏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借100萬兩銀子發兵餉。辦法用盡,滿城冠蓋無一人響應。結果北京城破,這些有錢貴人們在李自成的皮鞭下,什麼都交了出來。交出了多少?整整7000萬兩!更不用說滿清慈禧老妖婆著名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了…

拋開這些,讓趙桓做出這種蠢事的還有金軍的誘惑。在連續20天的強攻中,完顏宗翰仍在不間斷用著“和談”這無往不利的大殺器!

公正地說:和談這一招是女真人崛起、連續滅亡遼宋兩國的最強武器!它讓耶律延禧像個傻子一樣做夢,覺得末日遙不可及,也讓這時的趙桓始終感覺到一抹動人的希望朝霞,還有活路,遠沒到最後一步…所以他總不舍得他心中的立國之本!宋朝立國之本是什麼?一個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