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達,西軍中的永興帥吳玠(因收複永興軍後剛被晉升為一路主帥),環慶帥趙哲、熙河帥劉錫、秦鳳帥孫渥都迅速趕往集結地點,與此同時,宋軍後勤部隊從四川至陝西,綿延數千裏之長,糧草錢帛堆積如山,由數量龐大的轉運民夫運送,這些民夫在西軍軍寨旁邊另立營寨…
一切如火如荼的進行,卻唯獨看不到威武大將軍曲端和他的涇原軍的身影。如此大決戰,他居然還敢不聽話?
張浚找上門去,問他搞什麼。曲端的回答居然是“你必敗”
…這是一軍人該說的話嗎?感覺必敗就可不聽命令、不上戰場?張浚氣樂了,簡直是怒極而笑,暈了一樣的地問“如不敗呢”曲端很冷靜“你若不敗,我割頭給你”
張浚“敢立軍令狀嗎”曲端提筆就寫,沒半點含糊。張浚仔細地收起軍令狀,告訴他“很好!如我敗了,我也割頭給你”
直到這一刻,曲端仍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張浚不敢把他怎樣。可惜的是張浚以彭原店不救部下吳玠的罪名直接解除了他的兵權,把他一貶到底,去萬州“閑居”
曲端徹底成了一無業平民!而他一直保存實力、倚為靠山的涇原軍,並沒誰搞出兵變之類的事來為他護駕。怎麼說呢?他為什麼就不睜眼看一下呢?
吳玠已成張浚的親信、孫渥是張浚一手提拔的、趙哲是第一時向張浚靠攏的、劉錫更不用說,他同弟弟劉錡一起,是張浚欽定的富平大戰的主帥!放眼望去,西軍除他曲端之外,都已在張浚之手,為什麼就不敢動他呢?甚至貶他、殺他立威,更有助於提高士氣。曆史拋棄了他,涇原軍轉到了劉錡的名下。
劉錡,將門之子,其父劉仲武於宋神宗時代積功為涇原路第一將、熙河路兵馬都監,曾隨王贍征戰吐蕃、收複河湟,是一代名將。劉錡驍勇善戰、果敢頑強,是南宋第一代戰將中赫赫有名的孤膽英雄。簡單說:宋軍戰史中的最危險時段,都閃耀著他的名字!哪怕麵對金國皇帝完顏亮的傾國之兵,當時已年過花甲、重病纏身的他依然列陣長江,阻擋百萬鐵騎!
富平,集結了宋朝最後最精銳的主戰軍團,透支了最後一塊天府之國的錢糧(張浚為了這場富平大決戰,事先向川中百姓借貸了整整5年的稅賦)按當時說法是“半天下之責”其實已真切影響到宋金兩國的命運走向!
對此,張浚本人卻認識不清。他從始至終都認定自己敵人隻是完顏婁室,卻不知金國已動員了能調用的全部力量,悄悄運兵增援西路!金太宗完顏吳乞買親自下旨給完顏宗弼和完顏訛裏朵:不要再打什麼楚州了,趙立交給完顏昌去對付!你馬上率軍入關去和完顏婁室會合!
這些張浚都不知道,他命西軍加快速度,搶先進占富平,他自己也親往富平縣之西、鄜延路的邠州督戰!
19日,宋廷下令楚州周邊所有軍鎮全力赴援,結果命令下達,張俊不動、韓世忠不動、劉光世本人不動,仍是派出他的第一大將王德,慢慢地向楚州動…隻有嶽飛迅速向楚州靠攏。
有一副傳世名畫《南宋中興四大將圖卷》。在那副畫裏,張俊身著紅袍、麵目舒朗,再沒早年窘迫壓抑的神色。嶽飛、韓世忠兩人身著黑袍,端疑沉鬱,兩位戰績最飛揚的人,反而最低調。看大衙內劉光世,他身著青褐袍、軒目揚眉、趾高氣揚,其餘3人都微微俯低著身姿,雙手交叉握於胸前,態度恭謹,唯獨他雙手插在腰帶裏,挺胸抬頭,不可一世…這太傳神了,這幾年裏劉光世就是這麼生活的…奇妙的是,劉光世每次的不聽話換來的都是——加官進爵!
沒別的原因,他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