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平叛篇(1 / 3)

ads_wz_txt;

金軍對南宋朝的第四次南征無果而終。張榮向鎮江府的劉光世報捷。劉大喜,命張榮為泰州知州,隨即準備北上收複楚州。

而嶽飛則隨著張俊的大軍一路追趕馬進,最後目標是江州的李成。在洪州奉新縣的樓子莊,遇到了叛將商元的伏兵,嶽飛一馬當先,衝破伏兵圈,且一路追著馬進到了江州。

27日,趙構下詔曆數李成之罪狀。有能擒獲李成的,當場授節度使、銀萬兩、錢萬緡。28日,張俊大敗李成,逼得他渡過長江,北逃淮南西路的蘄州。張俊繼續窮追不舍。此戰之後,麵目黧黑的張俊得了一個外號‘張鐵山’

李成,弓手出身,以悍勇聞名。他的人生分為前後兩部分,堪稱黑白對照、無比鮮明。他先是自發組織義軍抗金,哪怕轉戰千裏也絕不投降。可宗澤死了、杜充來了,李成第一時間叛變,之後進入江南,向趙構表示要當正規軍!趙構滿足了他…之後李成叛變、搶劫…劉光世出兵剿匪,李成服了,再次當上鎮撫使,被派往長江邊…楚州陷落後,李成又一次叛變…

而現在,是嶽飛和李成之間、也是嶽飛和張俊之間漫長故事的開始。在這時,嶽飛視張俊如兄長、張俊視嶽飛為剿匪成功的第一保障,兩人關係非常融洽,彼此都不會料到:有一天,嶽飛會因張俊而死,而張俊會因嶽飛而遺臭萬年…

回到嶽飛和李成,李成最大的噩夢到了,他發現行情變了。在之前,他想叛變就隨時變身成土匪,想投降官軍也不會剿殺到底,就像劉光世那樣,萬事有商量。所以在叛變和投降間,他可從容選擇,一點心理負擔都沒。可嶽飛不一樣。大英雄既不能容忍外敵入侵,更不能接受內賊的出現,更弗論自己去加入盜賊了。嶽飛滿江南的追殺李成,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樣。簡直不死不休。最後李成實在怕了,連主動投降都覺得不安全。一咬牙,李成終於開始了他的下半生…

4月3日,因秦檜建議,追贈靖康年間的何栗、陳過庭、孫傅、張叔夜等人。

14日,59歲的孟太後去世。趙構痛哭流涕,下詔給首相範宗尹等:喪禮一定要從厚。

17日,叛軍桑仲攻陷京西南路的鄧州。原守臣譚兗在這之前,曾派人向京西北路汝州知州王俊求援。王俊來了之後,譚兗將其灌醉之後。棄城奔蜀。就這樣,王俊成了替死鬼,被桑仲所殺。之後,桑仲任命李橫為鄧州知州。

21日,原西軍大將曲端在夔州路的恭州。被張浚虐殺。說實話:曲端確有該死之處,但他卻是冤死的。首先是原陝西統製、曲端的上司王庶說曲端曾題詩‘不響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這是諷刺趙構,有大不敬之罪;接著是曲端的原部下吳玠特意從和尚原趕來,在自己手心裏寫下四個大字‘曲端謀反’悄悄的攤給張浚看…張浚心領神會:很好!就以謀反罪殺他!證據?需要嗎?莫須有就能殺人了!何況還有吳玠手心裏的這4個字,這就是證據!

再說曲端的死法:他被關進一鐵籠子裏,用蠟封住口鼻、鎖上手腳。籠子裏灌滿燒酒,用烈火烤炙,活生生的把曲端給烤死!

死之前,曲端曾凝視了一會自己的愛馬“鐵象”這是匹千裏馬,能“日馳四百裏”曲端仰天長歎“我死不足惜,鐵象可惜”張浚不由分說。就在曲端眼前,把這匹寶馬給殺了!歎息完這匹馬,曲端再一次仰天長歎,說出此生最後一句遺言“天不讓我恢複中原乎?惜哉”

從定罪到行刑,曲端之死都讓人們倍感同情。史稱‘士大夫莫不惜之,軍民亦皆悵恨。浚因此大失西人之心’後世的人們把張浚殺曲端與秦檜殺嶽飛並列,認為是高宗朝最大的兩宗冤案…對此:我隻能說:曲端的確該死,卻不該被這樣冤死!這種混帳的事情發生在混帳的時代裏,讓人倍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