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北伐篇(2 / 3)

21日,趙構還下旨:江東宣撫使劉光世提兵巡邊、兵出陳蔡;淮東宣撫使韓世忠以萬人屯泗上為疑兵。“中興四將”中兩員大將攜手,為第三員大將嶽飛保駕護航!

種種規格都是以前所沒的,足以證明南宋對此次北伐的重視!一時間人心激越!收複失地、重建宋室的時機終於到了!

可當事人卻很冷靜,甚至是淡漠。在較秘密的一份公文裏。趙構把這次北伐目標說得非常清楚。他先是告訴嶽飛為什麼選在五月出征?因到了秋天,麥收過後軍糧充足,偽齊會大舉進攻,那時襄陽等六郡在敵方控製下,南宋將非常被動。與其那時狼狽。不如這時先下手為強!

至於目標,趙構強調:這回定要奪回襄陽府、信陽軍、唐、鄧、隨、郢6州土地!在戰鬥中如偽齊軍隊抵抗,那麼嶽飛可隨意攻擊。可一旦敵方逃出6州區域之外,嶽飛不得追趕!且北伐過程中嚴禁傳播“收複開封”“進抵幽燕”等敏感詞,致使友邦驚詫…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在劉豫登基成為“齊”國皇帝後,趙構對這位前下屬的態度是非常友好的。“偽齊”這個詞在此前都沒出現,在宋朝正式公文裏,一直都是“大齊”甚至趙構派人出使金國路過開封時,還會給劉豫長子劉麟帶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禮,隻不過劉長子不給麵子,都退了回來…

分析以上,潛台詞很清晰:趙構隻想收複襄陽府六州,保得江南平安,卻不想和劉豫乃至金國翻臉死拚。他要保留住和談的餘地!

為防止嶽飛率軍在外、不聽號令,把敵人打疼了,趙構親筆寫了一份詔書。裏邊這樣叮嚀“追奔之際,慎無出李橫所守舊界,卻致引惹,有誤大計。雖立奇功,必加爾罰,務在遵稟號令而已”

“雖立奇功,必加爾罰”這8個字是多麼鬱悶、多麼喪氣,未戰先自縛手腳,活見鬼!相信這時嶽飛定清楚了自己在趙構心目中的地位!

之所以派他。而不是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北伐,與其說是看中了他的勇武,還不如說他這時還無足輕重。他成功了,於國家有益。他失敗了。也無傷國防大計…

5月5日端午佳節,3萬嶽家軍帶著這樣的痛鬱心結出征北伐,嶽飛的鬥誌卻愈加彌盛,他在長江中擊楫長嘯“飛不擒賊,不涉此江”

北伐第一戰是郢州城。守將叫荊超,在偽齊以驍勇著稱,號“萬人敵”嶽飛按老規矩,派人去勸降。在他來看,偽齊連同劉豫在內,都和流寇一個性質。先招安再剿殺才合流程…荊超很激動,他是萬人敵,是劉豫派在最前沿的猛人,嶽飛怎可勸他投降呢?這是赤裸裸的汙辱!於是他派了一叫劉楫的人回敬了一下…

劉楫在郢州城頭上大放厥詞,從嶽飛到張憲。把嶽家軍從頭到尾罵了一遍。有效果了!嶽飛傳令:攻破郢州城,活捉這個劉楫!

郢州為江漢名城,城池高大,在荊超想來,嶽飛孤軍征戰,軍力不多,不會有重型攻城器械。光是城牆就足以決定戰局了。可驚人的是:嶽家軍根本就沒搭什麼梯子,隻是“累肩而升”搭人梯就登上了城頭。領頭的是一隻有15歲的少年,他手持兩柄重80斤的鐵錐縱橫戰陣,所向披靡,把戰火直接燒到了內城!

他就是嶽飛長子,軍中稱為“贏官人”的嶽雲。贏。有些史料作‘羸‘字解,因嶽雲實在太年輕了,說他是位年幼小的單薄的公子。而“贏官人”三字則是指常勝不敗!

5日當天,郢州城就被收複!此戰嶽家軍殺偽齊守軍7000人,屍體累積在城裏。超過了城內最高建築天王樓。荊超失蹤了,根本沒敢在戰場上廝殺,後來才知道,這人跳了崖…罵人的劉楫被活捉…

攻克郢州後,嶽飛沒停留,第一時間兵分兩路,由張憲、徐慶去攻取隨州,嶽飛本人率主力直奔襄陽府,與偽齊主將李成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