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是和,何時決戰,怎樣求和,徽欽二帝等被俘人員怎樣處理…這些大事都需從長計議,難得這時外敵撤退,內匪剿平,是時候該說一說了。
當然,參與討論的人員範圍還是有限製的,以現有的、曾任的宰執官員為主。這場討論辦公用紙費了很多,實際效能幾乎沒有。因每個討論者都很忠於自己,所說的話無非都是之前自己所不斷強調的那些而已。
李綱仍是李綱,秦檜還是秦檜。
真正多彩的是另一件事。半年前的6月,趙構給已改名趙瑗的養子修了座叫資善堂的學堂,9歲的小孩子要上學讀書,學做一合格的皇太子了。
趙瑗上學了,這讓很多人開心,其中包括嶽飛。就在趙瑗上學後不久,一次偶然機會中,嶽飛曾親眼見到過這位未來的孝宗陛下。聽其言談、觀其相貌,嶽飛大為讚歎。認定這個英偉少年日後能勝任一國之君,故在宋高宗趙構麵前極力稱讚。2年後他甚至上書要求趙構立儲…當然,嶽飛永遠也不會明白‘迎二聖’‘建立儲’是趙構一生最大的兩塊心病。他全犯了!終於讓他在趙構的心裏從性命所倚的長城變身為居心叵測的武佞,最終釀成中國曆史上的最大慘劇…11月24日,趙勝從金國出使歸來。聽了他的彙報後,趙構淚如雨下“太上皇在漠北苦寒之地,居處、衣服、飲食,百樣皆闕。為人子不能拯父兄之難,深自悲傷。今朕所居宮室及一飲一食之間,念及父兄,痛入骨髓”
南宋舉國大討論。其中卻有一個人不太在意:張浚!
這些都是什麼東東?強者要通過擊敗敵人來保證安全,那才是一條正確之路!為此,張浚設計了一比富平決戰還要恢弘龐大的作戰計劃,為保證該計劃的實施,他先把南宋軍隊進行了一次大整編。
12月2日,大整編正式完成。全**隊先分為三衙軍和行營護軍。
三衙軍即禁衛軍,算是皇帝私兵,具體是楊沂中統領的殿前司、解潛統領的侍衛馬軍司、顏漸統領的侍衛步軍司。殿前司是由原來的神武中軍改編而成,又編入了選鋒、護聖2軍,故兵力很強。而解潛部才千餘人、顏漸部更是烏合之眾。侍衛兩司基本形同虛設。
行營護軍的前身是神武軍,因高歡的尊號是北齊神武帝,故神武軍五大將改名行營護軍。由五大將分別統領,沿長江一線,從上遊到下遊:吳玠、王彥、嶽飛、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五大部行營護軍一字排開!按兵力多寡排列則是:張俊的中護軍,其信德府的舊部及禦前忠銳諸將、張用、李橫、閻皋所部全部編入;韓世忠的前護軍,其慶源府的舊部及張遇、曹成、馬友、李宏、巨師古、王燮、崔增所部全部編入;劉光世的左護軍,其鄜延路的舊部及王德、酈瓊、靳賽所部全部編入;吳玠的右護軍。其涇原路的舊部及秦、鳳散卒、劉子羽、關師古所部全部編入;嶽飛的後護軍。其河北舊部及韓京、吳錫、李山、趙乘淵、任士安所部全部編入;王彥的前護副軍,其八字軍舊部及金、房散卒全部編入。
這些看上去隻是換了些名字。無關緊要。可換一角度看,就能感覺到張浚的霸道!新官上任是需打招呼點名的。他的辦法是給你們換個名。以後一切都得聽我的!
8日,張浚再把當年宣撫川陝時的部下劉子羽提拔為鄂州知州兼主管荊湖北路安撫司、劉錡提拔為江南東路馬步軍副總管。
12日,吳錫被任命為殿前司選鋒軍統製兼都督府軍統製。
月底。劉子羽、熊彥師2人受張浚之命,前往川陝撫諭。主要是去調節宣撫副使吳玠與都轉運使趙開之間的矛盾。
本月,未來無敵於天下的蒙古人登上曆史舞台,拉開了他們與大金國之間的百年恩怨!但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將蒙古諸部統一之前,蒙古人雖有著人類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戰鬥力,但分散一盤散沙的蒙古諸部還是不能抵擋女真人的鐵騎。金熙宗派出完顏宗磐平定了這場蒙古人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