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張青乘海船北上遼東,攻破遼東半島的蘇州城,中原百姓被掠來遼東者紛紛起兵響應。而太行義士王忠植也攻占了河東北路石州等11州郡,趙構傳旨封王忠植為華州觀察使,統領北方各忠義社兵馬。
而南宋軍方,嶽飛、韓世忠等鷹派人物也再按捺不住,紛紛上書要求立即向北方挺進!韓世忠態度最強烈,他再次重申:要去戰爭最焦點處駐軍!
同時,金國北方也正承受著來自蒙古方麵的軍事壓力。本月,女真萬戶胡沙虎北征蒙古,糧盡無功而返,反被蒙古軍隊一路追擊至上京府的西北,在海嶺被蒙古軍大敗。
這才有了完顏宗弼的心腹漢人愛將韓常對同僚宮茵的一番感歎。當時,宮茵盛言金兵之強、南兵之弱,韓常歎曰“君知其昔,未知其今。今之南軍,其勇銳乃昔之我軍;我軍,其怯懦乃昔之南軍。所幸者南方未知耳”
紹興10年(1140)中國曆史終於走到了這關鍵一年。這是319年兩宋曆史上最風起雲湧、最輝煌動蕩、最壯懷激烈、最遺憾摻雜、最屈辱難當,又光耀後世的戰爭之年!在中國曆史上占有特殊的意義!
1月上旬,大金都元帥完顏宗弼被任命為行台尚書省事主管,諸州郡的軍旅之事全部由完顏宗弼一人決斷。而民訟錢穀之事,完顏宗弼也有參與管理之權。同時,金熙宗完顏亶將其18歲的堂弟、太師完顏宗幹的次子完顏亮(未來的金海陵王)派往完顏宗弼軍中,為行軍萬戶,準備即將開始的南侵。
此時,一隱居北方、名叫張彙的前北宋官員夜渡黃河,趕到臨安。建議南宋“王師先渡河,勝負之機,在於渡河之先後爾”當此時。目標不應隻限於河南開封一帶了,要北渡黃河。趁機收複河北,進占燕雲!
一時間朝野振奮,可趙構卻再一次無奈,這都哪跟哪啊?什麼事都沒弄清楚呢,同誌們你們瞎鬧什麼?首先是消息來源,如這個張彙,他可靠嗎?他是北宋的官,為什麼南宋立國這麼多年不見他回國?這期間他在幹什麼?是怎麼生活的?如赤膽忠心的話。為什麼不在最危險、最需要的時段渡江回歸,參與國家建設?這時眼見宋金和平有望,他卻跳出來煽動鼓吹戰爭,這真是為宋朝好嗎?
同誌們啊,你們要頭腦清醒考慮問題,不要被人輕易蠱惑。且回到宏觀角度上來,這時金國的對宋政策改變了嗎?還沒有!所以這時由宋朝挑起戰爭是錯誤的、不合時宜的!
所以,趙構對這件事處理決定是:他們變他們的,中華的傳統是以不變應萬變!以和平之心,等待金國的友善。哪怕對方曾野蠻。正在返祖,也絕不動搖。相信女真人總會有醒悟的那一天!那時,和平終究會到來!
為實施這個理念。9日,南宋再次派出莫將、韓恕為正副使者,去履行議和合同剩下的條款,如迎接趙構死去的老爹、活著的老娘的回歸…
在北方,完顏宗弼有點哭笑不得。他實在搞不懂:是趙構的大腦太喜感,還是他本人鐵血本質的濃度不夠?居然到這一時刻,他都殺得本族人血流成河了,趙構卻還在搞什麼和談進行時!那好吧,繼續扣押南宋使者!看看是南宋的使者多。還是俺金國的牢房多!
到這一步,趙構終於絕望。他終於認識到:議和暫時是沒搞頭了,他將再一次麵臨女真騎兵的威脅!
在中國曆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1140年以一位名臣的去世拉開序幕。李綱。這位身負天下之望的兩宋之交第一名相終於死了…
他死於這一年1月15日的元宵佳節。沒能親眼目睹這一年裏的風雲變幻。他所企盼、所憎惡、所追求、所預言的都一一發生了,如金國敗盟、發兵南侵…
翻閱史冊每到這一頁,腦海裏總會浮現出另一個人的名字,春秋末年吳國的伍子胥。伍子胥在被吳王夫差逼得自殺前曾說:把他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門上,他要親眼見到越國士兵攻陷吳國都城!十年後他的預言成真了。他當年是那樣強烈地建議殺勾踐、滅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