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京起義篇(3 / 3)

22日,在建康府的趙構心情大好,聽了辛棄疾的報告後,馬上來了個原件抄送。也就是你們要什麼、我就給什麼…

起義時耿京自稱天平軍節度使、東平知府。趙構讓這個官職在官方注冊,當即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東平知府兼節製京東、河北路忠義軍馬。辛棄疾為補右承務郎。賈瑞為補敦武郎、閤門祗候。並賜耿京、賈瑞二人金帶,而對耿京起義軍中人,趙構給了200人的將吏補官名額。命京東招討使李實遣統製官王世隆與賈瑞、辛棄疾拿著官誥節鉞,返回山東。

至於起義軍下一步該做什麼?趙構的命令是:過江到我身邊來!江北,尤其是淮北,仍必須放棄…

這決定讓辛棄疾愕然,他壯誌而來,鬱鬱北歸。除一些官職外,他沒帶回去任何實際有用的東西!但回到山東後的辛棄疾更是憤怒!因迎接他的,是已亂成一團、分崩離析的起義軍!

耿京死了,他被叛徒張安國刺殺,隊伍立即散亂!跑路的、投降的、觀望的比比皆是,每個人都被打回原形!農民還是農民、奴隸還是奴隸!

沒經深層次思想培訓的起義者是需要領導的,這是一真理!辛棄疾也不是個領導人物,但他有誌氣、有血性,敢於去做他心裏所有想到的事!他決定立即展開報複!

辛棄疾帶著幾十個義軍出發,沿途追了下去。追的人是剛剛叛變的張安國!據可靠情報顯示:張安國的目標是金營。那也就是說:辛棄疾很可能會直麵數量眾多的金軍!可他一路追了下去。哪怕途中知道張安國已進了金營,都沒停下來!

辛棄疾衝進金營,數十騎馬踏連營一直衝到了叛徒麵前。當時張叛徒正和金將喝酒慶功,辛棄疾就在這次酒宴上殺金將、擒叛徒,又重新衝了出來,帶著活生生的張安國一路向南,直至渡江到達南宋,重新回到趙構身邊…

張安國在南宋被斬首!耿京的仇報了、辛棄疾的名揚了…他的壯舉、他的詩詞像一道狂飆突進的光芒,照亮了當時久在昏暗冥澀中茫然度日的宋人眼睛,激起了很多久違的血性誌氣。這很可貴,且持久,真的是辛棄疾為家國做出的巨大貢獻!

完顏褒派高忠建、張景仁為使者出使南宋,說明自己已登基為帝,請與南宋修好。23日,趙構任命洪邁、張掄為接伴使,同時說“今若拒之,則未測來意,有礙交好。受之,則當遣接伴使副於境上,先與商量。當年講和,本為梓官、太後之故。雖屈己卑辭,有所不憚。今金興無名之師,侵我淮甸,兩國之盟已絕。今使者來,則名稱以何為正?疆土以何為準?與夫朝見之儀、歲幣之數,所宜先定。不然,則不敢受也”

23日,完顏褒命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率兵前往平定第一次契丹大起義。

25日,趙構又對宰執大臣道“朕料此事終歸於和。卿等欲首議名分,而土地次之。蓋卿等不得不如此言,在朕所見,當以土地、人民為上。若名分則非所先也。何者?若得複舊疆,則陵寢在其中,使兩國生靈不殘於兵革,此豈細事?至如以小事大,朕所不恥”首相陳康伯回答“此非臣等所敢擬議”

完顏褒則對他的宰執大臣道“朕即位未半年,可行之事甚多,近日怎能全無敷奏?朕深居九重,正敕卿等讚襄,卿等當各思所長以奏”27日,又對宰執大臣道“卿等當參民間利害及時事之可否,時時上奏,不可徒自便優遊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