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數裏,才來到一塊平地上,於是埋鍋造飯。(頂—點).x. co這時起義軍突然出現在南麵的高岡上,紇石烈誌寧緊急整軍備戰。左臂被流矢射中,指揮戰鬥依然如故。金軍後軍隨即趕到。移剌窩斡命在上風處縱火,以煙擊金軍。正當金兵苦於風煙之際,突然天降大雨、風也停了。金軍抓住機會,大敗移剌窩斡。徒單克寧一直追出去15裏,遇到了一條溪澗。在起義軍與金軍爭相渡澗之中,雙方各有死傷。渡過澗水之後的金軍在休息之際,移剌窩斡突然反攻。徒單克寧令軍士皆下馬射賊。射退起義軍後,徒單克寧指揮金軍再度回渡澗北。等候金軍大隊到來,移剌斡罕遂撤走…
5月2日,吳璘由河池再次前往鳳翔前線。趙銓受姚仲之命,率兵七百攻克原州開邊寨,又殺敗從原州而來的千餘金軍。此時還有二百餘騎金軍駐紮在開邊寨河灘,被盧仕閔擊退。之後,姚仲命姚公輔、張詔、趙銓率七百兵馳援原州、命姚公興前往原州北嶺,與金人戰,奪其隘口…原州城的宋軍守將段彥知大軍將至,士氣高漲。
5日,姚仲大軍來到開邊寨10裏之處,傳下軍令:明日由九龍泉攻上原州北嶺!諸軍弓弩盡滿引行前、輜重隊居後。6日晨,萬餘金軍殺到。姚仲命盧仕閔所領馬步軍及陝西兵合為頭陳、自己所統6418人為2-5陳、姚誌所部為後陣。第一、第二陳方交鋒,而第三、第四陣已為金兵破拒馬而入。陳心衝潰,輜重中隔,莫可接。第五陳乃姚仲親兵,死鬥最久,自辰時一直戰至未時,最終敗下陣來。居第六陣的姚誌聽聞前者諸陳盡為敵兵所敗,大怒“前軍既敗,我輩進亦死、退亦死。等死耳,進猶可生也”遂率其軍死戰。直麵金軍鐵騎的衝擊!姚誌傳令槍手盡坐、神臂弓先發、平射弓次之,金兵撤退約二百步。姚誌趁勝追擊。一直把金軍趕至南山原。之後姚誌命楊立領神臂弓甲兵各五隊據守九經泉大川路。以防備金軍。
此戰宋軍傷亡慘重。鄭師廉以下,共7位統領官、30位將官、73員隊將戰死。而主將姚仲臨陣脫逃至開邊寨。但他給吳璘的上報中卻極力諱言五陳之敗,惟推姚誌為奇功,以捷上報。
6日。完顏褒立次子、楚王完顏允迪(後改名允恭。金章宗完顏璟之父)為皇太子。
數萬金軍圍攻海州。朝廷下令由張浚派出張子蓋率兵北上救援。15日,張子蓋來到海州城南的石湫堰。這時金軍已在河東列開陣勢。張子蓋說“彼眾我寡,利在速戰。不可令敵知我虛實”當即率數千精銳,自己率先衝鋒。此戰,張玘被流矢射中其腦而戰死,宋軍個個死戰。金軍大敗,被殺被淹死的不計其數。
17日,吳璘得到張傅的詳細報告,當即命令將姚仲押赴軍前。次日,吳璘命姚公輔、趙銓守原州,聽其子吳挺節製,不得自為摘發。若擅離所守地,稍失支吾,並斬!
19日,孟昭率部曲來歸,被任命為光州兵馬鈐轄,部隊被安排在淮南西路光州的固始縣駐紮。
21日,海州解圍。
27日,建康府張浚上奏“軍籍日益凋寡,當補將士,必資西北之人。能戰忍苦,方為可仗。今年北方蝗蟲大作,米價湧貴,中原之人極艱於食。請朝廷多撥糧米錢物,付臣措置招徠。人心既歸,北勢自屈”朝廷當即同意以米萬石予之。張浚再度上奏“兩淮之人,素稱強力。淮北義兵,尤為忠勁。敵人荼毒已甚,報仇之心未嚐一日忘也。但器械不備,雖有赤心,不能成事。誠恐一旦奸夫鼓率,千百為群,別致生事。可因其嫉憤無聊之心而招集之。宜置禦前萬弩營,募民壯年18至45歲者,堪充弩手之人,並不刺臂麵,以禦前效用為名,各給文帖、書鄉貫、居住之處及顏貌、年甲、姓名,令五人結一保、兩保為一甲、十甲為一隊,遞相保委,有功同賞,有罪同罰,於臣之建康府置營寨安泊。請朝廷恩準”再獲得朝廷的詔可之後,張浚馬上下令“兩淮比年累被荼毒。父子、兄弟、夫婦,殺傷擄掠,不能相保。今議為必守之計,複恥雪怨,人心所同。有願充者,宜相率應募。至於淮北久被塗炭,素懷忠義,欲報國恩,亦當來歸,共建勳業”於是兩淮之人欣然願就,全部強勇可用,張浚親自訓練。張浚認為“敵長於騎,我長於步。製騎兵者莫如弩,衛弩兵者莫如車”於是下令大造弩與車。
28日,趙構任命成閔為太尉、主管殿前司;李顯忠為太尉、主管侍衛馬軍司。同時下詔“朕以不德,躬履艱難,荷天地祖宗垂裕之休,獲安大位三十六年。憂勤萬幾,宵旰靡怠。屬時多故,未能雍容釋負,退養康寧。今邊鄙粗寧,可遂如意。皇子瑋毓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幾焉。可立為皇太子,改名眘。所司擇日備禮冊命。其宮室、官屬、儀物、製度等,速討論典故以聞”
眘,音義都與“慎”同。意為謹慎、慎重。顧名思義:這是趙構對皇太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孝順的“兒子”定要反複三思於每一件事啊…定別自作主張!
趙構終於決定退位。把趙昚推向前台去遮風擋雨,他退到後方隻管逍遙享樂。這不僅符合他的個人利益,還能緩和眼下的政府信任危機…他可明正言順地說:之前對金國的妥協政策的確是錯的,而我已付出了代價,皇帝都不當了,你們還有什麼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