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傳出,全軍失望!宋朝軍隊的慣例是有勝即賞。小勝大賞,大勝…有危險。很可能丟官罷職吃牢飯?例子請參見韓世忠、嶽飛。
北伐到了這步,說實話怎麼賞都夠了,尤其是不用朝廷花錢,東西都是戰利品,為什麼不給呢?難道是李顯忠想獨吞嗎?
這一念頭在北伐軍內部迅速生成,並由邵宏淵火上澆油,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李顯忠自己的西路軍還好些,邵宏淵的東路軍拿著賞錢站到路邊,當眾把錢扔進路邊水溝裏!老子不差這幾吊錢,老子不受這個賞!
這是嚴重挑釁主帥的威信!一代名將徹底怒了!換到從前他在陝西時,這種部下除立即砍了之外,沒別的處理辦法!而在之前那些由中興名將所組織的北伐中,也從沒發現類似的事情。這個該死的邵宏淵,他到底想幹什麼?
怒火中的一代名將展示了徹底的強硬!無論是進城還是賞錢,他嚴令邵宏淵必須聽令!因現在我是招討使,邵宏淵是副職,必須聽我的!
兩人大吵一架,邵宏淵不得不聽令,這表麵上是李顯忠贏了,可一兵痞子有足夠手段讓勝利變質黴爛,李顯忠的命令被執行了,換來的是所有大兵都對他充滿了怨氣。與之對立的是:大家都覺得邵副帥是個好人,充滿人情味,是大兵的貼心人…
至此,西路軍浴血奮戰、斬關奪隘,北伐以來所有功勳都出自於率領他們的李顯忠,可扯後腿的邵宏淵卻飄飄然脫穎而出,主導了士兵的情緒!相信很多人會說:這是李顯忠的領導藝術不夠,為了些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把隊伍帶得離心離德了…
事情不能這樣看!近的例子,嶽飛的軍隊貪圖賞錢嗎?之所以能縱橫千裏,所向無敵,軍紀的嚴明、戰士的操守,是先決條件!至於是否進城休整,更是不必探討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是治軍名言,李顯忠以此要求,並不過分!遠的例子,李自成為什麼會有一片石大敗?他的軍隊攻破明朝都城後,帶著巨款財富重上戰場,幾乎每個士兵都帶著金餅子,試問誰還會再玩命拚殺?都想留下一條命好去享受了!
這就是為什麼不能在戰爭進行中給軍隊實賞,而是記功,回家後再兌現的原因所在!那麼現在很清楚了:不是李顯忠不會做人,而是邵宏淵成功利用了南宋軍隊近20年來養成的混蛋習性,非要拉著軍隊重回靡爛泥潭!
至於會不會導致北伐失敗,大家看到這,應明白在軍中敗類的腦子裏,根本就沒這個概念!而此時此刻,危險已在向宋軍迅速逼近…
金國終於做出了反應!公平地說:北伐開戰以來,南宋軍隊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渡過淮河,奪取了大片金國土地,這裏有一代名將李顯忠卓越的戰爭執行力的關係,而更大的是張浚戰略意圖的正確!
金軍在兩淮區域內兵力空虛,海麵上則是兵力真空,這絕對是可乘之機,張浚敏銳把握到了這一點。而李顯忠的執行力則非常完美地保證了他作戰意圖的實現,開戰以來,像閃電戰一樣迅速攻克一座座城池,推進到了金國的三路交界線處…
可這已是極限!廣闊的邊境線,注定了隻要是滅國級的戰爭,就必須利用上所有的空間。無論南侵還是北伐,都得數路齊進,互相呼應,才有勝道…
這時四川、鄂州兩方麵都無法出戰,導致金軍可迅速準確判斷出宋軍主攻方向,毫無壓力地轉移兵力。從這意義上講,張浚的戰略意圖已到頭了!隻是個局部突擊戰而已,根本無法複國、滅國。除非他的軍隊能以壓倒性優勢在戰場上正麵擊敗金軍的所有挑戰,不然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