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昚皇子篇(3 / 3)

宋孝宗下詔“諸軍將士。與金人戰禦立功之人,其功效顯著者。無以示別。今將顯著戰功十三處,立定格目(按時間順序排列):張俊明州、吳玠和尚原、吳玠殺金坪、韓世忠大儀鎮、劉錡順昌、邵宏淵真州胥浦橋、劉錡揚州皂角林、李寶密州膠西唐島、虞允文建康采石渡、吳珙光化軍茨湖、趙撙蔡州、王宣確山、張子蓋解圍泗州”

9月21日。宋孝宗追封早夭的皇四子趙恪為悼肅郡王。

10月5日,主戰派的幹將、昔日張浚的得力助手陳俊卿被任命為吏部尚書“臣典選事,但當謹守三尺,檢柅吏奸。至於愚暗,見或未到,亦望聖慈宣諭,時時訓敕。君臣之分雖嚴,而上下之情不可不通”趙昚答“卿言是也。朕或有過,卿亦宜盡言”陳俊卿說“古惟唐太宗能導人使諫,所以致貞觀之治”趙昚答“朕每讀太宗事,未嚐不慕之。若德宗之忌克不樂人言,未嚐不鄙之”

11月6日,楊存中去世。

12月15日,葉容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魏杞為尚書右仆射、蔣芾為參知政事、陳俊卿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當上首相的葉容向皇帝推薦汪應辰、王十朋、林光朝等人可任執政、侍從、台諫等官。又說“自古明君用人,使賢、使愚、使奸、使貪,惟去太甚”趙昚答“虞有禹、皋;亦有共、歡。周有旦、奭;亦有管、蔡。在用不用”葉容答“誠如聖諭。但今日在朝雖未見共、歡,然亦有竊弄威福者:龍大淵”

28日,起居舍人洪邁上書“天下萬務,出命於中書、審於門下、行於尚書。初無文武二柄、東西二府之別也。今三省政事,由宰執書押、兩製官擬旨,再由門下複核封駁。惟樞密院既得旨,便不過中書,直往門下。則封繳之職,微有所偏。況今日宰相、樞臣,兩下兼領,因而厘正,不為有嫌。請詔樞密院今後凡已被旨文書,門下依三省式畫黃、書讀,以示欽重出命之意”宋孝宗下詔從之。但樞密院之機速事,仍不由中書而直關門下省,謂之“密白”時不能改。

知閤門事龍大淵、權知閤門曾覿二人仗著宋孝宗的寵信竊弄事權,雖朝野頗議,但孝宗依然如故。某一天,洪邁突然來找陳俊卿“聽說鄭聞將除右史、邁當遷西掖,有這事嗎”陳俊卿大惑不解“何自得之”洪邁說是龍、曾兩人告訴他的。陳俊卿馬上把這事報告了首相葉容、次相魏杞,同時自己去找皇帝,當麵質問“臣不知此等除目,兩人實預聞乎?抑密揣聖意而播之於外,以竊弄威福”趙昚無奈“朕何嚐謀及此輩,此必竊聽而得之!卿言甚忠,當為卿斥逐”於是乾道3年(1167)2月4日,把龍大淵貶為江南東路(次日,改為兩浙東路)總管、曾覿貶為淮南西路(次日,改為福建路)副總管,中外快之。

3月24日,宋孝宗趙昚的生母、秀王趙子偁之妻張氏去世。

4月10日,趙昚下詔將利州東、西兩路並為一路,以吳璘為安撫使兼四川宣撫使、興元知府。不久,高宗朝最後一員名將吳璘便去世了。遺表“願陛下無棄四川、無輕出兵”6月5日,趙昚又把利州路分為東、西兩路。8日,命虞允文以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銜去任四川宣撫使,以代吳璘。

25日,夏皇後去世。7月10日,皇太子趙愭去世。皇太子是怎麼死的呢?答案:被嚇死的!

話說1167年早春時節,皇太子趙愭替父皇去宗廟主持國忌日上香儀式。一切規範進行,近中午時皇太子一行回家,走到貢院,也就是科考的考場時出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