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出使篇(2 / 3)

夏使來到金國,尚書令李石等人都說“這是彼國內政,與我何幹!不如因而許之”但金世宗卻不這樣想“有國之主,豈肯無故分國!此必權臣逼奪,非夏主本意!況夏國稱籓日久,一旦逼於賊臣,朕為四海主,寧容此耶!若彼不能自正,當以兵誅之,不可許也”於是退還貢物,並賜詔給夏仁宗“先業所傳,自當固守。今茲請命,事頗乖常,未知措意之由來。續當遣使以詢”完顏雍拒不承認所謂的“楚”國,明確表示:如李仁孝需要幫助的話,金國將支持他!暗示李仁孝要剪滅賊臣!

任得敬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與其弟任德仁、任德聰等密商應變之策。金國的威脅讓他必須迅速找到盟友,而東亞大陸上隻有南宋有這資格。他派人再次到四川去,這回運氣不錯,正好是虞允文主政蜀川,全力備戰,準備再次北伐。兩方麵一拍即和,虞允文立即回信同意。但這份密信在國境線上被西夏截獲了!李仁孝在得到金國的支持,又截獲了密信,使南宋無法知曉己方形勢的情況下,密詔其弟李仁友迅速調集兵馬,除掉任得敬一黨!

9日,範成大被任命為金國祈請使,懷揣求河南陵寢地、更定受書禮兩大秘密任務出發北上!

這次出使,虞允文本來推薦了兩個人選:一是秘書少監兼權起居舍人李燾、一是起居郎範成大。

李燾是所有研究宋史者的共同老師,真正的一位宋史達人。一生中著述頗豐,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學》等50多本書,大多散佚。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520卷,《六朝製敵得失通鑒博議》10卷,《說文解字五音韻譜》10卷。這些都收入《四庫全書》裏。一點不誇張地說:如沒李燾的書,那麼宋史將無法研究。他是實實在在的一位曆史大方家,至少在記錄這一塊上,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一件瑰寶!

可在官員本職工作上。他就和另一位宋代曆史大家司馬光一樣了,非常的混蛋!平日裏他義正言辭。好為天下先,這讓虞允文激賞,覺得這是位精讀曆史、胸有熱血的好男兒。於是在出使金國、為國為君爭利的大關頭,第一個推薦了他。本以為李燾必將慷慨成行,去家為國?卻不料李燾把這事想了想,說了番非常成熟的邏輯“丞相啊,你派我去改約,金人定不肯!金人不肯。燾必將與之以死抗爭,那樣…燾就死了。丞相此舉實乃殺燾!必死之局,為什麼定要讓燾去”

虞允文覺得臉紅,自己居然就沒看清楚這貨居然有這樣一麵!李燾,滾到外地寫你的曆史書去吧!

範成大則有另一番邏輯。範成大生於1126年,這時年近半百。官職隻是個小小的起居郎,如說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話,是他的詩文。他與楊萬裏、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範成大一口答應出使,且非常鎮定。他說“這次出使並不是為了開戰,所以沒生命危險。但所提內容有挑釁性。估計長期扣留是很可能的。那就相當於長期出外任,京城裏家小都安頓好,有陛下照料。還擔心些什麼呢”

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普遍意義上大家認為讀史可明誌,可提高靈魂質量,有利於成長為正麵人物。卻不料在這件事上,浪漫的詩人和嚴謹的曆史學者對調了!所以從古至今,激情永遠都是人生第一要素!

按規定,範成大必須先向金廷通報出使理由。到金國後,由金國陪同官員查閱有關國書,之後正式舉行進呈國書的儀式。

可不按規定的是,走上金國皇廷時。範成大的衣袖裏藏著另一份國書,那才是他此次出使的真正事件所在!這也是不得己。前麵那些法定程序環環相扣。該做、能做什麼事,早就在最初階段就規定好了。別想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