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這是人之常情,父親心疼兒子的一句隨口話。會當真嗎?會!至少在兒子病好之前。不會嗎?這怎也不會是父子長年不見的憑據吧?
事情偏偏直轉而下!從這次感動天地、感動人民的風雪探爹行後,近一年的時間,趙眘在重華宮裏望眼欲穿,沒見過兒子一麵!其間包括了他生日那天,他的孝順兒子都沒來向他祝壽…
這是有宋以來從所未有的醜聞!讓南宋國內每一個人都不齒於趙惇的忤逆不孝!孝是漢民族精神內核最重要的一個節點,無論誰與之相背。都會被人所唾棄,哪怕他是皇帝!
皇帝呢?他卻振振有辭!這一年裏每次應過宮探望的日子到了,他都會抬出太上皇說的那句話。他的病沒好,不能也不敢違背父命擅自探望…這樣的借口反複使用。終於過期,臣民們都不信了,心理也從最初時的感動變成了厭惡!
皇帝不在乎,他始終縮在皇宮深處不露麵,麵對質疑和鄙視,他的應對之道是把理由升級。那句話有效期過了?那就扔掉好了!下半年他每次應去而不去時,都對外宣稱是得到了重華宮的命令,是太上皇命他不必過宮問安…這是即時性命令。是每次他都準備好了之後,才由重華宮臨時傳出的!所以不是他不孝順,不去看望老爹,而是老爹沒興致,不想見兒子…
看似拙劣的謊言,偏偏無數次之後也沒被拆穿。理由無他,仍還是那個無解的症結——麵子!趙眘太好麵子了,他怎能主動站出去向全天下拆穿自己兒子不孝的真實麵目?
那樣,不僅是他兒子的恥辱,更是他的失敗!養不教父之過。他這樣一生追求偉光正高大全的形象,怎會教養出這樣一混賬忤逆、不知所謂的兒子?那會讓女真人都笑話的!
於是隻好打掉牙往肚子裏咽,默默承受住這種始料不及。更無法理解的混蛋現實,用無聲來替兒子圓謊,把這事遮住了…
可外界仍漸漸傳開了:他的兒子、南宋帝國第三任皇帝、宋光宗趙惇陛下的精神出了問題,似是成精神病了?
這隻能怪趙惇的精神病症狀較另類,屬外露型的。如他像北宋真宗、仁宗、神宗某一階段時那樣,盡管有各種反常,但深藏不露、徹底沉默不語,外人還是很不好下定論。可趙惇卻總是在各方麵勇於表現自己是多麼的反常!
小的事無數,首先醫生長年累月的圍在左右、隨時待命。時刻拿出救命的架勢,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長年垂危…
相比於醫生。侍衛們更悲摧。按說都長年垂危了,就安靜躺著算了?侍衛們也可輕鬆些。不必每天早早起床,到宮門外列隊等他。趙惇偏不!他不請假,也就是說整個皇宮係統因他的不請假而必須每天照常運行!
於是乎,每天黎明前,侍衛們盛裝列隊、全副鑾駕,等待侍候皇帝上班。而日上三竿,皇帝還不見影。他們繼續等,皇宮裏終於傳出命令:陛下今天不爽,不上朝了…不必長此以往,隻需連續六七次以上,誰都會脫口而出“有病”吧?
這類事口口相傳,在臨安城內、在江南大地上肆意傳播,皇帝的精神病狀逐漸成了臣民們公開的笑談…
對此,太上皇趙眘痛心且無奈,皇後李鳳娘則無動於衷。她覺得這樣非常好。她能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了,趙宋帝國已不能再阻止她了!
自趙惇祭壇發病後,南宋“政事多決於後”隻是李鳳娘執政水平實在拙劣,幾件事後搞得她自己都興趣索然。心煩後,她重新調整了工作方向。
3月9日,宋光宗病後首次來到延和殿臨朝聽政。封其子趙濟為安定郡王。
4月14日,邱崈被任命為四川安撫製置使。上任前,邱崈密奏朝廷“臣入蜀後,吳挺如去世,兵權不可再付於其子。否則吳家就將有三代四人(吳玠、吳玠之弟吳璘、吳璘之子吳挺、吳挺之子)帥蜀,其勢力將牢不可破。臣請得以便宜撫定諸軍”
17日,趙惇前往重華宮見父。
5月1日,宋光宗再度因病取消當天的重典大禮。
7月12日,潼川府路首府瀘州的騎射卒張信率部作亂。入帥府,殺死安撫使張孝芳一家,又殺節度推官杜美、駐泊兵馬監押安彥斌、訓練官雷世明、軍校張明等。之後召通判州事張恂、安撫使屬官郭仲傳,命他們寫文書,聲討張孝芳的罪狀。之後封賞同謀者共52人。又任命術者黃叔豹為計議官,命其作黃旗,大書“不叛聖主,不殺良民”八個大字。
被殺的軍校張明之子張昌、甲士卞進等人準備平定叛亂。13日夜,他們秘密與張恂取得聯係。14日,張恂請張信往球場大饗諸軍。酒席剛擺上,張昌、卞進等就衝進來,將張信殺死在座位上,餘眾皆駭散。卞進大呼“降者不殺”最後20餘叛黨被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