侂胄之死篇(2 / 2)

這份禦筆把韓權臣的官職一擼到底,還派兵押送外放!可說一旦實施,會徹底終結他的政治生命!為確保成功,楊皇後又寫了三份內容相同的禦筆,都蓋上刻有虎符印的皇帝牙章!一份給史彌遠、錢象祖;一份給張鎡;一份給皇帝的舅舅李孝純。

多方準備,仍隻是預備,實際操作才是重點!韓權臣多年把持朝綱,觸角無處不在。政變前夕種種蛛絲馬跡很多,如前麵的大喇叭王居安…

事實上,連楊皇後私寫的禦筆。韓黨成員也有所知覺。有人提醒韓權臣“有禦筆從大內流出,卻打聽不出內容,形勢很不好”韓侂胄回答將以死報國。部下苦勸他想應對辦法。他說“明天早朝時,我動用台諫力量。像以往一樣把錢象祖等貶職外放”到這時,他仍沒察覺到史彌遠的存在!

韓侂胄把決戰定於明早,史彌遠把生死定在今晚!

之所以選這一晚是有原因的。這一天是韓侂胄三夫人的生日。韓府張燈結彩,大排宴席,廣邀賓客,以競徹夜之歡。史彌遠派張鎡入賀,整晚近距離絆住韓侂胄,防止意外出現…

酒席到第二天淩晨五更才散。大醉的韓侂胄拒絕了親信周筠的報信。固執選擇了上1207年11月3日的早朝!走到太廟時,突然前麵有幾十名殿前司的士兵攔路!

與十幾年前的政變一樣,殿前司老大夏震被策反了!太廟前的攔路將領是護聖步軍準備將夏挺…

夏挺放過了韓侂胄的先頭護衛,攔住了韓權臣的坐車,當眾宣讀禦筆!韓侂胄大聲抗議,被拎出車外,裹挾至六部橋。在這裏,政變軍士增加到300多人…政變軍士繼續轉移,直到皇家園林玉津園外圍的一夾牆裏,這些人才開始行凶!

韓侂胄平時軟甲不離身。這時既要保存他的頭顱(韓侂胄的頭顱是金國點名要的)又得要他的命,隻好用了些下做的辦法,如用鐵鞭狠擊他的下體…平章軍國事韓大人。就這樣謝幕…

與此同時,楊皇後在皇宮深處向趙擴施壓。估計政變成功了,她向皇帝攤牌。趙擴大驚,馬上親自寫禦筆批示殿前司“前往追回韓太師”楊皇後一把奪過禦筆,對趙擴哭訴“他要廢我與兒子,又殺兩國百萬生靈”並以死威脅,韓侂胄不死則她死!趙擴愣住,他沒法解決這種局麵,於是一直愣。直到韓侂胄的死訊傳來…

韓侂胄就這樣死了!在正史中,韓侂胄這個權臣一直是個奸邪、一個負麵形象。似一切都像楊皇後哭訴的那樣:韓侂胄殺了兩國百萬生靈…

不過問題是:楊皇後有女真血統嗎?殺金國的人讓她如此難過。以至於流淚?這是什麼混賬邏輯?

實事求是的說:韓侂胄以政變起家,也死於政變。在這一點上不冤枉。可死後給他扣上一頂“奸邪”的帽子,並打入曆史恥辱柱,就實在不地道了。他終生沒背叛過南宋、宋寧宗趙擴。所以:他是權臣不假,卻不是奸臣!而這一點,不久後在金國都將得到尊重!

再說開禧北伐:宋金事實上處於相持階段,南宋卻自斬手腳,果斷認輸,並把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首級(韓侂胄、蘇師旦)進行高級防腐處理,送往敵國。這先不說開中國曆史之先河,也不說對還是錯,誰讓那時的宋人那麼愛好“和平”呢?隻說這幫人稍後的舉動!

韓侂胄斥道學、尊嶽飛、貶秦檜,這些不論在當時還是現代,都大快人心!楊皇後、史彌遠等人則反其道而行之!對嶽飛,他們沒敢再抹黑。但卻把秦檜的醜諡又調了回來,恢複了之前的王爵、贈諡,以此向金國討好!誰忠誰奸,可見一斑了吧?

最後,我想定會有人說:韓侂胄哪怕不是奸臣,隻是權臣,這也很不好。舞弊弄權、自作主張,這大失為臣之道!那對比一下吧:隆興北伐是皇帝主持的,隻打了幾十天就敗得稀裏花拉。開禧北伐這不好那不好,跟金國較量了一年半,勝負未分,兩國相峙…誰高誰低,一目了然了吧?

這樣的權臣有什麼不好呢?國家不需要嗎?

隨著韓侂胄之死,韓黨重要成員:右丞相陳自強5日被貶永州。蘇師旦6日被貶韶州。7日,蘇師旦伏誅。周筠被杖脊、刺配嶺外。9日,鄧友龍被貶南雄州,不久又貶循州。

韓侂胄死後,據說“京都士女,歌舞於市”官方、私人,都樂得像結婚鬧新房,還出現了一首很別致的歌謠“釋迦佛,中間坐。羅漢神,立兩旁。文殊普賢自鬥,象祖打殺獅王”韓權臣生前,滿朝尊稱其為師王。而政變方最高頭銜者是參知政事祖象祖,多麼生動貼切…

事實上誰家歡樂誰家怒一目了然,誰把韓侂胄打入史冊地獄誰就在樂,這幫人非常善於代表民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