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宋理宗進封賈才人為貴妃。7日,楊太後去世。
12月,窩闊台認為單憑自己一家去滅亡金國,代價太大。於是決定聯合南宋、南北夾攻,以滅大金!派來的使者叫王檝,選的對象則非常講究:是南宋的京湖安撫製置使兼襄陽知府史嵩之。史嵩之是南宋當朝權臣史彌遠的族侄、一年後宋軍滅金的主帥、大宋戰神孟珙的頂頭上司!
史嵩之迅速將這一消息報告朝廷,將在10個月後就去世的史彌遠完成了他一代權相任內的最後一件事:迅速同意聯蒙滅金!史嵩之隨即派出鄒伸之為使者,去與蒙古大汗接洽。窩闊台最終答應:金國滅亡之後,以河南地歸還南宋!
很多人,包括絕大多數史學家們都判定:南宋此時的這個舉動,和當年北宋聯金滅遼的決定一樣,隻顧著眼前小利,卻招來日後的大禍!
其實不然!這一次南宋的決定,可以說半點錯誤都沒!首先蒙古約宋滅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南宋一直沒同意,為的就是不想走老路。至少不想在敵方互噬、勝負未分之前選定合夥人…可現在不一樣了!金國絕對是滅亡在即,哪怕完顏阿骨打重生也絕無轉機!
完顏守緒即將從開封出逃,金國的國土連河南都快保不住了,最後隻剩下長江北岸的一個蔡州…如此絕境,再加上百年血仇,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時?
麵對糧盡援絕、京城開封已守不下去的現狀。完顏守緒遣近侍向白華問計。大勢已去,白華也無計可施,隻能建議皇帝外出避難。而留自己的二哥、荊王完顏守純在開封監國。並一定要遣使向蒙古大汗窩闊台解釋:我外出,絕非是想再集合兵馬與蒙古對抗。隻是因作為和談的蒙古使者唐慶被我的軍卒擅殺,我怕您會讓我償命,我這才逃出京城,想做一庶人以終老…以此說辭,說不定還能保存社稷?
接下來,金哀宗與百官商議逃出開封後,逃亡的目的地究竟是哪裏?有人說去歸德府,那裏是北宋當年的南京、城防出色。有人說去衛州。說那裏有糧食,至少能吃飽。也有人提議沿西山逃入鄧州,不過有人指出速不台的蒙古軍隊如今正在汝州,去西山那就是自投羅網。不如取道陳、蔡等州再轉往鄧州。完顏守緒最後征求白華的意見。白華說“歸德城雖堅,但沒有糧食,決不能去。如今隻有往鄧州,而經汝州去鄧州是最近的一條路。就請陛下直赴汝州,與蒙古速不台一決!但我始終希望陛下能留在京城開封。若出京益遠,則軍食日減、馬食野草,事愈難矣。若陛下能夠留下。則外可激三軍之氣、內可慰都城人心。或一意避難,臣恐人心皆顧戀家業,未必肯毅然從行”
大金禮部尚書石抹世勣率劉肅、田芝等20位朝官。直闖仁安殿,來見皇帝“臣等聽說陛下欲親出,竊謂此行不便”完顏守緒說“愛卿們,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我不走,軍隊就要一分為二:一守、一戰。如果我走了,我就能將這支軍隊合為一,帶在身邊,不是更有希望嗎”石抹世勣回答“陛下您是怎麼算賬的?您一走,軍隊就要一分為三:一守、一戰、一跟著保護您。您還是不要走為好”完顏守緒歎道“愛卿們豈能不知:若有完顏仲德、武仙兩支兵馬在,我豈會離開?可是現在你們看看開封城中有多少兵:蒲察官奴有300馬兵、劉益有5000步兵…就這點兵力。我能不全部帶在身邊嗎?所以不是一分為三,而是合二為一”又指著自己的禦榻說“我此行。就是決定放棄開封!豈會再回來?恨隻恨朕未嚐奢侈、未嚐信任小人,曆史卻要讓朕成為亡國之君”石抹世勣應聲反問“陛下怎麼沒用小人”完顏守緒問“誰是小人”石抹世勣答“都察遜、完顏長樂等,皆小人也。陛下正不知其為小人,所以用之”完顏守緒默然。良久,君臣涕泣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