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知道:不能與時俱進的,隻能被時代所淘汰!
趙昀,他雌伏九年,早就有了自己全盤打算。正好一一實施。首先,確立史彌遠的曆史地位!這至關重要。要知趙昀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完全是史彌遠一手策劃!如史彌遠是錯的。那麼置他自己於何地?
所以當有人彈劾史權臣時,趙昀統統不聽,反而為其歌功頌德,樹立成南宋的政壇偶像!反對聲很快就平息了…因史權臣上午敵人本就不多,基本都在活著時被他本人處理了。至於世間所有事物的估價者、那些道學家們,也對他沒什麼惡感:史彌遠一生不與道學為敵!
於是乎,史權臣比之前的韓權臣要幸運得多了!名列宋史的正臣欄,不必去與秦檜、張邦昌之流為伍。怎樣?生前身後都妥妥當當!真聰明人也!
趙昀也很聰明!他保全了史彌遠,卻狠抓史彌遠的黨羽!隻用了很短時間,朝廷中下層幹部成功大換血,權柄快速回到皇帝本人手中,可開始辦點實事了!那就是“端平更化”更化,即振興圖治之意。端平一共3年。很多史學家認為這不準確,說趙昀的振興要持續很多年,從端平開始,曆經嘉熙,直到淳祐年間才結束,共19年,所以應是“端平—淳祐更化”
宋理宗任命陳塤為樞密院編修官。陳塤入對“天下之安危在宰相。南渡以來,屢失機會。秦檜死,所任萬俟禼、沈該。韓侂胄死,所任史彌遠。此陛下今日所當謹也。內廷當重視宦官之禁、外廷當重視台諫之選”之後被宦官陳洵構陷、監察禦史王定彈劾,陳塤被趕出朝廷,任兩浙西路的常州知州。
宋理宗又任命魏了翁為華文殿待製、瀘州知州。魏了翁應詔上疏“今有十弊,當恢複舊典,以彰新化:1複三省之典以重六卿;2複二府之典以集眾議;3複都堂之典以重省府;4複侍從之典以來忠告;5複經筵之典以熙聖學;6複台諫之典以公黜陟;7複製誥之典以謹命令;8複聽言之典以通下情;9複三衙之典以強主威;10複製閫之典以黜私意”
26日,代理工部侍郎趙範入見。宋理宗問“近日何者為急”趙範答“獎廉退、去奸邪。此國之本務;國未富、兵未強,此今日之急務。近年以來,諸邊築城太多。遂分兵力。國家之兵,聚則不少。散則不多。若能散能聚,可守可戰,使江淮內外皆有可恃之勢。則戎馬侵突,足以禦之”宋理宗再問趙範對聯蒙滅金的看法,趙範答“為羈縻之策則可。當年宋金海上之盟,其初亦堅如金石。可徽宗君臣倚之太重,所以疏於兵備,最終招禍。此近事之可鑒者”趙昀點頭歎曰“和豈可恃耶”27日。特下詔“命趙葵措置沿邊備禦。緩急調遣,皆便宜行事”
28日,禮部郎中洪谘夔請宋理宗將崔與之、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召回朝廷。趙昀同意,並任命洪谘夔、王遂兩人為禦史。洪谘夔上疏“臣曆考曆朝治亂之原。權歸人主、政出中書,則天下未有不治。此八政馭群臣之法。所以獨歸於王、而詔之者必天官塚宰也。陛下親政以來,威福操柄已收還掌握,揚庭出令、震撼海宇,天下始知有吾君。元首既明,股肱不容於自惰,坐政事堂以治事。天下始知有朝廷。然中書之弊端有四:自用、自專、自私、自固。願陛下能將臣所言宣示於朝。大臣們克初誌而加定力,懲往昔而圖將來。以不負陛下勵精圖治之意”
29日,趙葵入見。宋理宗問“我們與蒙古的議和形勢如何”趙葵答“今邊事未強、軍政未備。且與之和。待根本既壯,彼若背盟,足可禦敵。臣至淮東,當修車馬、備器械,為野戰之計;固城壁壕隍,為強邊之圖;更欲為陛下經理屯田”趙昀大喜“卿規模甚遠,其殫意為朕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