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內鬥篇(2 / 3)

蒙古軍在所有蓋了軍城的地方向南宋展開攻擊,也就是四川、京湖、兩淮全被波及到,結果灰頭土臉,半點好處也沒撈著!尤其是在嘉定、揚州、襄陽三大要塞時,堪稱損兵折將!蒙古人痛定思痛,覺得住了幾千年的帳篷,突然學著漢人蓋城,實在是顛三倒四!

蒙古人集體思考,準確說,是新大汗蒙哥用心思考:怎樣征服南宋呢?

在曆史的綜合評價裏,元憲宗蒙哥得到的四個字是“剛明雄毅”仔細想,像都不是什麼好詞?剛:此人上位後殺盡所有禍根,如以失烈門為首的窩闊台係諸王。明:相對而言比貴由之流要強一些。雄:指他迅速恢複了向外擴張,很有蒙古人作風。毅:這個可真不好說?根據後邊事態發展,很可能是讚美他做事一根筋、頭腦不是一般的硬!

這一點的證據還有一個,就是他認真思考怎樣征服南宋,費了很大勁,想出的辦法毫無新意!看名詞,叫“斡腹”迂回穿插腹地的意思。搞得像很尖端新戰術?其實和他祖父成吉思汗的滅金計劃如出一轍!當年正麵進攻金國沒法,隻好借道南宋、抄金國後路…現在正麵進攻南宋沒法,蒙哥就把主意打到了雲南的大理國頭上!

大理國要從南詔論起。南詔是以烏蠻為主體建立的西南民族政權,立國175年。902年被權臣鄭買嗣取代,改國號“大長和”傳了三代後,被東川節度使楊幹貞推翻。當時天下大亂。五代十國,楊幹貞覺得自己出頭不保險,於是把白蠻(白族的祖先)大姓趙善政推到前台。建立“大天興國”那個時代節度使是最牛的一群人,隨時可稱王稱帝、割據一方。估計楊幹貞在圈子裏被嚴重嘲笑了?他深覺羞恥,在10個月後幹掉趙白蠻,自己登基稱帝。國號“大義寧”他這樣粗暴對待當地老鄉,算是犯了最大忌諱。白蠻人不幹了,是他的屬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段思平自稱祖先是西北武威郡人,在西南落地生根好多年。關係盤根錯節。他聯絡東方37個部落,會師於石城。把楊幹貞滅了!

段思平建立的國家取名“大理”這一年是937年,比趙匡胤開國要早了23年。大理國疆域基本與南詔差不多,建都大理,中心地帶在洱海周邊。共轄大理、善闡、威楚、會川、建昌、永昌、騰衝、謀統、最寧、弄棟10府、善巨、秀山、石城、東川4郡、37部。府、郡是直係政區。37部各有世襲部長,非常獨立…

段氏得國後,吸取經驗教訓,對國內子民部眾非常友善,如37部的徭役是全免的。這種作風,大宋很欣賞,對它也較友善。這種日子就一直安寧了下去,直到1080年前後。那時王安石正忙著變法,沒空理會這個與世無爭的西南小國…就在這時。大理出事了!權臣楊義貞發動政變,第12世大理王段連義被殺,楊義貞成為“廣安皇帝”4個月後。大臣高智昇命兒子高昇泰起兵攻滅楊氏,先後擁立段連義的侄子段壽輝、段正明為傀儡皇帝。14年後的1094年,段正明讓位給高昇泰,高昇泰立國,國號“大中國”也許是這個國號實在太大了?他承受不起?所以兩年後,這人死了…王位重新回到段氏手中。國號改為“後理國”(之前的段氏稱“前理國”)第一任國王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淳。高氏則世代為相,稱“中國公”從這時起。段氏權力名存實亡,國人隻知高氏國主。波斯等商人往來,都是先見國主再見國王…

大理國風也變了,37部不再傾心歸附,多次發動反叛戰爭!世外桃源,再沒了從前的清靜平和…此時的後理國王正是第八代、亡國之王段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