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傑在蘋草坪遭遇一股蒙古軍,將其殺敗、奪還所俘。18日,張世傑加封環衛官。
19日,賈似道上奏“在臣從鄂州往黃州去的路上,曾與北軍相遇,諸將用命捍禦”宋理宗下詔“孫虎臣、範文虎、張世傑以下,各賜金帛”
3月,忽必烈終於回到開平府。這之前,留在開平府的廉希憲已派趙良弼偷偷往秦蜀之地去探聽那個地方軍隊的動向。趙良弼回報:很不妙。這時,諸王哈丹、木哥、塔察兒也到了開平府,一致擁戴忽必烈繼任大汗。廉希憲、趙良弼、商挺等人也力勸“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逆順安危,間不容發,宜早定大計”忽必烈仍三次推讓,不敢繼位。關鍵時刻,一封從波斯來的書信決定了一切!五弟旭烈兀以西征大軍為後盾,支持忽必烈!1260年3月24日,46歲的忽必烈在不召開庫裏台大會的情況下,直接在開平府宣布自己為大汗!
未來滅亡大宋的一代雄主終於登頂!1260年是農曆庚申年。整整300年前的960年也是庚申年。那一年的1月,34歲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而整整720年後的1980年也是庚申年,筆者就在這一年出生…曆史真的是一個輪回嗎?
廉希憲對忽必烈說“高麗國王王?曾派其世子王倎入覲。因蒙哥大汗南征,王倎在我蒙古國內一直待了3年。現在聽說王?已死,高麗國中是由其孫監國。若我們能讓王倎回國,讓他繼位為高麗國王。彼必以為德,我則可不煩兵而得一國”忽必烈當即同意,將王倎護送回國,並大赦高麗國境內。王倎在忽必烈的扶持下繼位為元宗。而蒙古軍在此後就正式駐軍高麗國內,開始控製高麗國的一切!直至中國爆發紅巾軍大起義,朱元璋等人崛起。元朝自顧不暇,其勢力才逐漸被逐出朝鮮半島…
忽必烈向劉子聰詢問治天下之大經、養百姓之良法。子聰采祖宗舊典,參以古製之宜於今者,條列上奏。
忽必烈再召史天澤入對。史天澤說“當先立省部以正紀綱、設監司以督諸路、霈恩澤以安反側、退貪殘以任賢能、頒俸祿以養廉、禁賄賂以防奸,這樣便能上下相應、內外休息”
郭侃上疏,論建國號、築都城、立省台、興學校等事及平宋之策“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既克襄陽,淮南之地可置之不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之後江淮、巴蜀,便可不攻自平”
蒙古大帝國從成吉思汗建立以來、在忽必烈之前,諸事草創,設官甚簡。最重要的官職叫斷事官,統管一切。統兵官就是左右萬戶而已(成吉思汗以博爾術、木華黎為左右萬戶)後來仿金國製度曾稍作改革,設置了行省及元帥、宣撫等官。
忽必烈對此很不滿意。他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劉子聰、許衡二人製定內外官製:總政務的叫中書省、掌兵權的叫樞密院、管彈劾的叫禦史台。另外的,內有監、寺、院、司、衛、府;外有行省、行台、宣慰、廉訪;地方則有路、府、州、縣…一代之製,至此始備。
官有常職、位有常員、食有常祿。長官基本都由蒙古人擔任。副官則由漢人、南人擔任。
4月1日,忽必烈正式建立中書省。以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左丞。又任命巴崇、廉希憲、商挺為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趙良弼為參議司事。鈕祜祿納哈、張啟元為西京等處宣撫使。
10日。因內戰即將爆發,為免後顧之憂,忽必烈任命郝經為國信使,出使南宋議和。宰相王文統素來忌恨郝經。他表麵上向忽必烈建議由郝經出使南宋,暗地裏去請自己的老領導兼女婿、山東東路的土皇帝李璮出兵侵宋,欲假南宋之手害死郝經!有人就勸郝經“王文統叵測,君可以疾辭任”郝經卻大義凜然“南北構難、江漢遺黎。弱者被俘略、壯者死原野,兵連禍結久矣。聖上欲通兩國之好,雖有不測之禍。但若能弭兵靖亂、活百萬生靈於兵火之下,方不負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