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前奏篇(1 / 3)

抵抗一陣後便全部投降!日軍將這些俘虜押至博多。僅留原南宋軍人與隨軍工匠罰作奴隸外,其餘全部殺害。‘弘安之役’在一場更大的台風中又以元軍慘敗而告終!

範文虎自然不能交代,於是回國後向元世祖撒謊“計劃進攻太宰府,不料突遇暴風。本想繼續戰鬥,但厲德彪、王國佐、陸文政等人不聽節製,倉惶逃跑。臣隻得收集殘軍回高麗合浦,然後就地遣散”這些人已死無對證!但範文虎真的以為自己的謊話已無人能來戳穿了嗎?紙永遠包不住火!1年後,在日本淪為奴隸的於閶脫逃歸來,向元世祖揭發“眾將各擇堅好船乘之,棄軍士十萬餘眾於山下”不久,莫青、吳萬五2人也從日本逃歸,所述完全相同(《元史.日本傳》‘十萬之眾,得還者三人耳’指的應就是這3人)元世祖勃然震怒,範文虎等征日諸將全部從嚴治罪!唯張禧幸免…

回到宋史:19日,元兵攻陷淮南東路的泰州,宋將孫虎臣自殺。27日,薑才率15千人出揚州城,攻打元軍的灣頭堡,被阿術所敗。28日,元兵攻陷鎮江府的呂城鎮,張彥被俘後降元。呂城既失,前麵就是常州!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劉師勇死守常州,寧死不降!伯顏命元軍攻城,結果大失所望,用正規手段攻了好多天,毫無進展!

姚樞對忽必烈說“陛下曾降聖旨不殺人,伯顏渡江不多久,便西起蜀川、東薄海隅,降城三十、戶逾百萬,自古平南未有如此神捷者!可現在軍官在前線已久,已不思國之大計、不體陛下之深仁,開始劫財剽殺!所以揚州、焦山、淮安…宋人殊死戰,我雖勝。所傷亦多!好生惡死,人之常情。請陛下再頒止殺之聖旨!使賞罰必立,恩信必行,聖慮不勞,軍力不費矣”

10月2日,加封張世傑為沿江招討使、劉師勇為福州觀察使,總統出戍兵馬。10日,任命留夢炎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陳宜中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並都督諸路軍馬。陳宜中還在溫州,謝太皇太後親自給陳的母親寫信。使諭之,陳宜中乃回朝任職。

李芾來到荊湖南路的首府潭州。此時,阿裏海牙的元軍巳進到潭州北麵的湘陰、益陽諸縣。潭州城開始了近3個月的堅守…

伯顏在灣頭與從建康府而來的阿刺罕相會,命他仍回建康。留下博爾歡、阿裏布守灣頭,伯顏自率大軍渡江。25日,到達鎮江府,之後兵分三路:阿喇罕的右軍從建康府出發,經廣德軍四安鎮,去搶獨鬆關。董文炳的左軍以範文虎為先鋒。取道江陰,去攻打平江府的澉浦、嘉興府的華亭。伯顏與阿塔海率主力中軍,以呂文煥為先鋒,攻打常州。三路大軍會合於臨安城下!

26日。常州告急。朝廷派張全率兵二千來救。東南方的平江知府文天祥也派尹玉、麻士龍、朱華率兵三千來救。結果麻士龍在常州東南15公裏的虞橋戰死。張全見死不救,與朱華駐軍一條運河之隔的五牧。朱華想掘溝塹、設鹿角以堅守,張全皆不許。隨後元兵殺到。朱華與之力戰,自辰至未。勝負未決。夜晚,元兵繞到宋軍背後夾擊。尹玉力戰,殺千人。可張全依舊見死不救。尹玉最終戰敗。宋軍爭相渡河,又被張全下令:抓住我船不放的,全部砍掉他們的手指!於是宋軍溺死者甚眾。尹玉收攏殘卒五百人繼續鏖戰,直殺到第二天早晨。殺得元軍人馬委積田間。尹玉一人也殺死數十元兵,最後力盡被俘,被元兵殺害。其部下皆死,無一人降者。消息傳來,文天祥大怒,欲斬張全以正軍法!可朝廷不許,讓張全戴罪立功…

11月1日,銅關宋將貝寶、胡岩起攻打建康府的溧水縣,敗死。

4日,陳文龍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黃鏞為同簽書樞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