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初三數學組關於“三角形中位線”的一次備課,參與備課的四位數學教師交流討論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在一個問題上,四位老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趙老師認為,這節課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轉化思想,讓學生掌握梯形如何轉化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者之間的聯係。為此,他認為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操作折紙,生動地感受和學習這一思想。周老師不太同意這種做法,因為初二已經做過折紙活動了,初三不必再出現了。楊老師也認為本節需要的是教給學生演繹和推理的思想,而不是進行動手操作。趙堅持認為,盡管這節課邏輯推理是主要的,但折紙活動也不可少,應該以此鞏固和強化學生轉化的思想。主備教師桑老師邊和大家討論,邊在電腦上寫“講學稿”,他基本支持趙老師的觀點,強調教給學生方法的重要性,“遇到一個難題,找梯子爬過去”。最後幾位老師達成了一個折衷的“協議”,不在課堂上而在周三下午的自習課上讓學生折紙。最後,桑老師把這一方案寫入了“講學稿”。
編製“講學稿”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
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
開放性——有可供師生完善的“留白處”;
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
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對“講學稿”的具體要求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係;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注意講學稿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別,不能將講學稿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3.“講學稿”的應用及師生的感受
“講學稿”編印完成,教師將“講學稿”提前發至學生,學生預習後交給老師,教師批閱後課前再發給學生,然後師生共用這一文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講。教師主要講重點、難點、迷惑點、易混點,然後進行適量的練習,教師引導全體學生邊練習邊訂正錯誤,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提高。課後,教師要在“講學稿”上填寫“課後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用作下次集中備課交流時的補充;學生填寫“學後記”,當作複習時注意的問題。
對每份“講學稿”教師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課堂上,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走近教師,變從教師出發的題海訓練為學生自主的先思考後練習。測試時教師從“講學稿”上選擇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講學稿集”這一優質資料經常地進行複習。
比如初三數學組關於“三角形中位線”的一次備課,參與備課的四位數學教師交流討論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在一個問題上,四位老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趙老師認為,這節課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轉化思想,讓學生掌握梯形如何轉化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者之間的聯係。為此,他認為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操作折紙,生動地感受和學習這一思想。周老師不太同意這種做法,因為初二已經做過折紙活動了,初三不必再出現了。楊老師也認為本節需要的是教給學生演繹和推理的思想,而不是進行動手操作。趙堅持認為,盡管這節課邏輯推理是主要的,但折紙活動也不可少,應該以此鞏固和強化學生轉化的思想。主備教師桑老師邊和大家討論,邊在電腦上寫“講學稿”,他基本支持趙老師的觀點,強調教給學生方法的重要性,“遇到一個難題,找梯子爬過去”。最後幾位老師達成了一個折衷的“協議”,不在課堂上而在周三下午的自習課上讓學生折紙。最後,桑老師把這一方案寫入了“講學稿”。
編製“講學稿”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
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
開放性——有可供師生完善的“留白處”;
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民主性——師生可共同參與;
實踐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對“講學稿”的具體要求是: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係;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注意講學稿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別,不能將講學稿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3.“講學稿”的應用及師生的感受
“講學稿”編印完成,教師將“講學稿”提前發至學生,學生預習後交給老師,教師批閱後課前再發給學生,然後師生共用這一文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講。教師主要講重點、難點、迷惑點、易混點,然後進行適量的練習,教師引導全體學生邊練習邊訂正錯誤,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提高。課後,教師要在“講學稿”上填寫“課後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用作下次集中備課交流時的補充;學生填寫“學後記”,當作複習時注意的問題。
對每份“講學稿”教師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課堂上,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走近教師,變從教師出發的題海訓練為學生自主的先思考後練習。測試時教師從“講學稿”上選擇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講學稿集”這一優質資料經常地進行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