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1 / 3)

站出來加以反對。他們覺得袁尚、袁熙二兄弟已是窮途末路,難成氣候,不值得特地浪費精力去對付。相反,荊州的劉表、劉備才是眼下該消滅掉的障礙。若是長途跋涉,率領大軍,前去征伐烏桓……此時,假使二劉乘機攻打許都,他們的老巢便會被敵人輕鬆端掉。

這般情形,令曹操煩悶至極。到底該如何做?按照自己先前的想法行事?或者是聽取多數人的意見,放棄明年的烏桓之行?他一時無法做出決定。

然而郭嘉的一席話讓曹操下定了決心——明年遠征烏桓!

如同郭奉孝剛才提到的兵法所說,將勝利把握在手的情況有五種:能夠根據敵我實際狀況判斷可否一戰;可以在了解自己兵力不同時,製定不同的布軍之法;全軍上下同心同力;以己方充實的軍事準備來對付毫無準備的敵方;將帥之才不受君主掣肘……凡此五者,勝券在握。

而遠征烏桓,於對方來說,他們是萬萬想不到曹操的動作會這麼迅速的。畢竟烏桓山高水遠的……對許都來說,這便是“出其不意”“以虞待不虞者勝”。至於眾將士擔憂的,荊州二劉乘機襲擊許都之事,也是不可能的。

劉表隻會坐談,不懂戰爭,最重要的是,他毫無野心。而劉備則是有心,兵力不足。若是他要借用荊州兵馬,且不說劉表能否同意,單單是蔡瑁便不能讓他再染指荊州軍力一分一毫的。如此一來,遠征烏桓可謂是毫無後顧之憂。

因此其他人便沒有了阻撓此次決定的理由。因此,曹操若是攻打烏桓,則是占盡了勝機。

曹操臉上的憂鬱之色一掃而光,他立馬起身,來至坐在一旁的郭嘉麵前,雙目閃亮著喜悅的光芒……“奉孝……”或許別人不懂曹操此刻的心情,但是郭嘉卻是了解的。他們二人自從相遇至今,隻恨過相見恨晚,兩心相知,視彼此為知己。曹操是在表達著他對眼前這個才華橫溢卻多病體弱的男子的喜歡和欣賞、讚歎。

“主公隻管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去做便是了。”郭嘉目不轉睛地瞧著他,身體依舊坐於位上,不動絲紋。

自此,征討烏桓之事便成了定局……隻是郭嘉也罷,曹操也好,他們都不會知道這一戰對他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陣馬嘶聲,萬年公主一行人已經到了皇宮前,很快,他們的馬車便踏入了宮門,正在這時,劉協攜同他的皇後伏壽出現在了眾人的麵前!這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不管這個陛下再是如何形同傀儡,終究是個帝王。今日他卻跑到了宮門前!包括守門的侍衛都不得不高看了坐在華車內的萬年公主一眼。

劉瑾良也是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原來這個公主身份有得不隻是束縛,還有這麼一份亂世中難能可貴的親情。她的鼻子一酸,在落園的攙扶下,下了車。

“哥哥……”兄妹二人淚目相視的情景,使得當今的陛下以及沒路漢室的形象又增添了幾分悲情來。

後來,在伏壽的提醒下,他們才收拾好情緒,一同往萬年公主的殿中而去。

另一邊,在東吳,比起許都在計劃著遠征之事,都督周瑜嘔心瀝血得隻為了壯大軍事力量,將來以防曹操來犯。當然,對於宮亭湖練兵一事,與其說是孫權的意思,倒不如說是周瑜同魯肅力排眾議,說服自家主公而得來的機會。畢竟在吳郡也有一些人不太支持這次練兵的。

他們以為練兵消耗國力,眼下尚早。曹操南征,必定會先行攻取荊州劉表……孫吳大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成為曹操的目標的。不過,周瑜卻說,劉表年邁,一旦他逝亡,蔡瑁定是要扶上懦弱無才的劉表二子劉琮繼承父位,那時,曹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威懾住劉琮使其投降。至於駐於新野的劉備,有心無力,他隻能逃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