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基情400年(四八之人鬼情未了)

作者:吳驊

文案:衛禩被新聞中一條“熱河石洞溝左山之陽”發掘豪華墓葬的消息所吸引。周末出遊,卻在400年前的墓室壁上見到了自己的名諱……

“衛禩,蹲下!”

一句話簡介:穿越400年的時光,一隻老鬼對弟弟至死不渝的執著與

“承德市雙橋區石洞溝附近的一處清朝墓葬,最近發掘完畢,正式對外開放。此墓發現於2000年,由於氣候原因,不得已進行搶救性發掘。然而墓室內保存完好,布置奢華精美。天朝大學考古係教授表示,墓主人疑似清康熙到雍正年間人,然而並沒有一處隨葬器皿、字畫,表明墓主身份。現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將於2013年8月22號正式對外開放。”

歡迎廣大人民群眾熱議圍觀……

衛禩默默地在內心加上了這最後一句話,覺得泱泱天朝真是愈發可人,中元節的午夜號召人民群眾參觀墓葬……

他剛在內心腹誹著,便看到了電視的鏡頭隨即轉到了墓葬內的隨葬品之上。他輕輕吸了一口氣,隻覺得那些東西對他有著莫名的吸引力,衛禩打小兒起便挺喜歡那些個古色古香的物什,而這墓葬之中擺放的器皿、用具,更是無一不正中他的眼緣。

況且,還保存的如此完好。

仿佛曆經了400年的光陰,山河變遷、鬥轉星移,它們卻依舊固執地留在了原地。

衛禩微微湊近了些身子,被那些依舊流光溢彩的瑰寶所吸引,心裏不覺罵了一句:從來都很討厭雍正這專橫皇帝,但不得不說,這家夥治世期間所出的瓷器、擺件,卻無一不是精品。可能受了皇帝的影響,連帶民間工藝都顯出華彩來。

衛禩微微彎起了唇角——反正距離承德並不遠,心情抑鬱之下,不如來個雙休日的短途旅行?他剛這樣想著,脖頸後麵便刮來一陣涼絲絲的風,親和柔緩,仿佛撫摸。

衛禩沒有在意,刷了牙,便上床歇了。

◆ ◆ 本文獨發晉*江,其餘刊載均屬盜文,歡迎蒞臨吳驊專欄 ◆ ◆

花了48元的門票錢,衛禩拎著一瓶水跟在一群旅遊團之後進了墓區。此處距離承德避暑山莊頗近,所以新景區一開發,便湧來了許許多多的遊客。門臉倒是弄得頗為壯觀,還規劃了一下墓葬的微縮景觀與鳥瞰圖,才由檢票口將人放了進去。

看到微縮景觀的一瞬間,衛禩便有些模模糊糊的熟悉感,今日天高雲淡,他心情很好,便有閑吐槽:弄成這樣,和售樓部似的,莫不是還有人要在這裏買房定居不成?!這種奇詭又有些不尊重的思緒將將飄過大腦,後脖子便又有些發涼。衛禩微微皺了下眉頭,還是跟著前麵的旅遊團走了過去。

這尊墓室十分奇怪,地表並無甚痕跡——否則也不會藏到今天——卻在地下深十幾米出,豁然開朗行成了地宮。地下的氣溫明顯涼爽了許多,隨著石階一級、一級的向下,整個墓葬展現在了衛禩麵前……

規模並不小,隻是由於結構不十分規整、陪葬品又有官有私,墓主人的身份一直引來了諸多猜想。

而前麵不遠處的導遊,已經開始了熱情的講解:“目前大家所見到的,是康熙年間的瓷器。康熙是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二個皇帝,也是穩居關內的第一位皇帝。所以他的瓷器在早期帶有濃烈的異族色彩,中期漸淡,晚期色調柔和。器形多以敦重古拙為主,創新器形式樣繁多……

我們目前看到的這個彩繪描金盤,便是康熙時期所造。大家來看,盤子足底有兩圈凹槽,彩繪蘭筆勾描,耐久而嬌燒是一大特點,盤中兩隻蝴蝶交疊嬉戲,盤繞靈動,讓人感覺出了婀娜鶼鰈……”

衛禩一聽,彎起了唇角,便繼續跟在後麵聽免費的解說,時不時還去描一眼旁邊山楂紅琉璃,與和田玉把件,隻不過,這裏的東西似乎都是成雙入對的……倒是有些奇怪。

導遊很快將他們領到了第二個房間:“此處是雍正時期的藏品。雍正皇帝是曆史上意趣非凡的一位皇帝,業內普遍認為其藝術造詣鮮少有帝王能出其右。‘雋秀爾雅’四個字,能夠很好的概括他的風格。釉色品種繁多、胎薄體輕、大氣而不敦實,更是得以稱讚。

窯變紅釉是一個時代特點,大家來看這一款,是紅和蘭兩種